強將手下無弱兵

成語拼音

qiáng jiàng shǒu xià wú ruò bīng

強將手下無弱兵成語解釋

英勇的將領部下沒有軟弱無能的士兵。比喻好的領導能帶出一支好的隊伍。

典故出處

宋·蘇軾《題連公壁》俗語去‘強將手下無弱兵。’真可信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這支英勇的部隊中,每一位戰士都訓練有素、英勇無畏,真可謂強將手下無弱兵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,有一個名叫趙國的國家,其邊境地區時常受到來自北方蠻族的侵擾。趙國的國君爲此憂心忡忡,決定選派一位得力的將領前往邊境抵禦外敵。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,國君任命了一位名叫李牧的將軍。李牧此人智勇雙全,且治軍有方。 李牧到了邊境後,並沒有急於與蠻族交戰,而是採取了一系列與衆不同的策略。他下令讓士兵們每日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,提高士兵們的戰鬥技能和身體素質。同時,他還注重士兵們的生活保障,讓他們喫得飽、穿得暖,養精蓄銳。 然而,李牧的這種做法卻引起了朝中一些大臣的不滿和質疑。他們紛紛向國君進言,說李牧膽小怯戰,只會讓士兵們享受安逸,毫無作爲。國君一開始還能保持信任,但隨着時間的推移,各種指責的聲音越來越多,國君也不由得心生疑慮,於是派人去責備李牧,要求他儘快出兵作戰。 李牧卻不爲所動,依然按照自己的計劃行事。他深知,與蠻族作戰不能僅憑一時之勇,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,等待最佳的時機。 終於,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和準備,李牧認爲時機已到。他一聲令下,率領着他的士兵們如猛虎下山般衝向蠻族。此時的趙軍,個個精神抖擻,英勇無畏,在戰場上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。 在李牧的指揮下,趙軍連戰連捷,打得蠻族丟盔棄甲,狼狽逃竄。邊境地區從此迎來了長久的和平與安寧。 李牧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勝利,不僅在於他自身的卓越才能,更在於他手下士兵們的英勇善戰。正是因爲他平日裏對士兵們的嚴格訓練和悉心關愛,才使得每一個士兵都成爲了戰場上的勇士。 正所謂“強將手下無弱兵”,一個優秀的將領能夠帶出一支強大的軍隊。就如李牧,以其非凡的智慧和領導力,將士兵們錘鍊成了鋼鐵之師,捍衛了國家的尊嚴和領土的完整。這一歷史故事也讓後人深刻地認識到,領導者的才能和風範對於團隊的重要性,只有卓越的將領才能打造出無往不勝的強軍。

強將手下無弱兵-成語圖片

強將手下無弱兵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