茅廬三顧

成語拼音

máo lú sān gù

茅廬三顧成語解釋

劉備爲請諸葛亮,三次到草廬中去拜訪他。後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對臣下的知遇之恩。也比喻誠心誠意地邀請或過訪。同“草廬三顧”

典故出處

元·無名氏《醉寫赤壁賦》第一折:“不肯去蘭省一朝登北闕,便想這茅廬三顧到南陽。”

成語典故

東漢末年,天下大亂,諸葛亮在隆中茅草房,自耕自食,但很有學問,人稱“臥龍先生”。徐庶給劉備推薦諸葛亮,劉備和關羽、張飛親自到臥龍岡拜見諸葛亮,前兩次都沒見到,第三次終於見到諸葛亮,誠心請諸葛亮出山。

成語造句

劉備爲了請諸葛亮出山相助,不惜茅廬三顧,他的誠意最終打動了諸葛亮。

成語故事

在東漢末年,天下大亂,羣雄並起。劉備,這位胸懷大志的英雄,一心想要興復漢室,拯救蒼生。然而,他雖有關羽、張飛這樣的猛將,但卻缺乏一位能爲他出謀劃策的軍師。 在四處求賢的過程中,劉備聽說了諸葛亮的大名。諸葛亮,字孔明,是一位才華橫溢、智謀超羣的賢士。他隱居在隆中,卻對天下局勢瞭如指掌。 劉備爲了能請得諸葛亮出山相助,親自帶着關羽、張飛前往隆中拜訪。第一次拜訪,他們沒有見到諸葛亮,只見到了他的書童,書童告知他們諸葛亮外出遊玩了,不知何時歸來。劉備沒有氣餒,留下一封信後便返回了。 過了一段時間,劉備第二次前往隆中,這次依然不巧,諸葛亮還是不在家。張飛開始有些不耐煩了,他抱怨道:“大哥,我們何必爲了一個小小的諸葛亮如此奔波呢?”劉備卻堅定地說:“孔明乃天下奇才,若能得他相助,我們的大業必成。” 又過了些日子,劉備決定第三次前往隆中。此時正是寒冬時節,大雪紛飛,但劉備求賢若渴的心卻絲毫未減。當他們終於來到諸葛亮的茅廬前時,卻得知諸葛亮正在午睡。劉備沒有打擾他,而是靜靜地站在門外等待。關羽和張飛在一旁凍得瑟瑟發抖,心裏雖有不滿,但也不敢違抗劉備的意願。 等了許久,諸葛亮終於醒來。他得知劉備三次來訪,深受感動,於是決定出山輔佐劉備。從此,劉備有了諸葛亮這位軍師,如魚得水,事業蒸蒸日上。 後來,劉備在諸葛亮的輔佐下,與孫權聯合,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,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。而“茅廬三顧”這個成語,也成爲了後世傳頌的佳話,用來形容真心誠意、一再邀請有才能的人。正如史書《三國志》中所記載的那樣,劉備爲了求得諸葛亮,不辭辛勞,三次拜訪,其誠意和決心令人欽佩。 在歷史的長河中,“茅廬三顧”的故事激勵着無數人,讓人們明白,要想成就一番事業,必須要有求賢若渴的精神,要有真誠待人的態度。只有這樣,才能吸引到優秀的人才,共同爲實現目標而努力奮鬥。

茅廬三顧-成語圖片

茅廬三顧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