敲山振虎

成語拼音

qiāo shān zhèn hǔ

敲山振虎成語解釋

指故意示警,使人震動。

典故出處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面對敵人的挑釁,我方採取了一系列策略,看似無意的行動,實則是爲了敲山振虎,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亂世之中,有一個諸侯國名爲鄭。鄭國內部局勢複雜,各方勢力爭鬥不斷。 當時,鄭國的國君剛剛即位,政權尚未穩固。周邊的鄰國虎視眈眈,尤其是強大的鄰國晉,一直對鄭國的土地和資源垂涎三尺。 晉國的國君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君主,他派遣了大量的探子深入鄭國,試圖尋找可乘之機,一舉吞併鄭國。鄭國的國君深知局勢的危急,日夜憂心忡忡。 在鄭國的朝堂之上,有一位足智多謀的大臣名叫公孫策。公孫策向國君進言道:“如今局勢危急,我們不能坐以待斃。雖然晉國強大,但我們也不能輕易示弱。臣有一計,或許可以暫時嚇退晉國。” 國君急忙問道:“愛卿快快道來。” 公孫策說道:“我們可以派出一支小規模的精銳部隊,佯裝要進攻晉國的邊境。但我們的真正目的並非攻打,而是要製造聲勢,讓晉國以爲我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戰鬥準備,有與之一戰的決心。此乃敲山振虎之計。” 國君聽後,略作思考,覺得此計可行,便下令讓公孫策着手安排。 公孫策精心挑選了一隊勇猛的士兵,配備了精良的武器和裝備。他們在夜色的掩護下,悄悄地接近了晉國的邊境。當黎明的曙光剛剛照亮大地,鄭國的士兵們突然擂起戰鼓,大聲呼喊,做出要進攻的姿態。 晉國邊境的守軍頓時驚慌失措,急忙向國內傳遞消息。晉國國君得到消息後,心中一驚。他原本以爲鄭國弱小,不堪一擊,沒想到鄭國竟敢主動挑釁。 此時,晉國國內也有一些大臣進諫道:“鄭國此舉頗爲蹊蹺,或許他們有所倚仗。我們不可貿然出兵,以免陷入陷阱。” 晉國國君權衡再三,決定暫時按兵不動,先觀察鄭國的後續行動。 而鄭國這邊,公孫策見晉國沒有立刻出兵反擊,知道計策已經奏效。他立刻下令讓士兵們撤回國內。 經過這一事件,晉國對鄭國的輕視之心有所收斂,暫時放棄了立即進攻鄭國的計劃。鄭國得以獲得了一段寶貴的喘息之機,得以整頓內政,加強國防。 這便是“敲山振虎”的故事,通過巧妙的策略和行動,達到震懾強敵的目的,爲自身爭取到了有利的局面。

敲山振虎-成語圖片

敲山振虎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