敲髓灑膏
成語拼音
- qiāo suǐ sǎ gāo
敲髓灑膏成語解釋
- 比喻傾家蕩產。
典故出處
- 清·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消夏錄六》其最爲民害者,一曰吏,一曰役,一曰官之親屬,一曰官之僕隸,是四種人……怙勢作威,足使人敲髓灑膏,吞聲泣血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爲了實現自己的夢想,他付出了無數的努力,不計成本地投入,真可謂是敲髓灑膏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,有一個國家,名爲盛國。盛國地大物博,資源豐富,百姓們原本過着安居樂業的生活。
然而,隨着時間的推移,盛國的君主逐漸變得貪婪和昏庸。他開始大肆揮霍國家的財富,用於滿足自己的私慾,修建奢華的宮殿,舉辦鋪張的宴會。
爲了獲取更多的錢財,他任用了一批奸佞之臣。這些臣子們想盡辦法搜刮民脂民膏,巧立名目增加賦稅,使得百姓們的生活日益艱難。
有一位名叫李正的忠臣,他多次冒死進諫,希望君主能夠體恤百姓的疾苦,停止這種竭澤而漁的行爲。但昏庸的君主不僅不聽,反而將李正貶謫到偏遠的地區。
與此同時,邊境的敵國看到盛國國內民怨沸騰,認爲這是一個絕佳的進攻時機。於是,敵國率領大軍入侵盛國。
由於長期的橫徵暴斂,盛國的軍隊軍備鬆弛,士兵們也無心作戰。面對敵國的強大攻勢,盛國的軍隊節節敗退。
百姓們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,食不果腹,衣不蔽體。而那些奸臣們爲了繼續討好君主,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,竟然想出了更加殘忍的辦法來斂財。
他們不僅加重賦稅,還強迫百姓們無償爲軍隊提供物資和勞力,這簡直就是敲髓灑膏般的剝削。
最終,盛國的百姓們忍無可忍,紛紛揭竿而起。他們與敵國的軍隊裏應外合,一舉推翻了昏庸君主的統治。
盛國從此陷入了混亂和動盪之中,曾經的繁榮昌盛一去不復返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統治者如果過度剝削百姓,不顧民生疾苦,最終必將導致國家的衰敗和滅亡。敲髓灑膏的行爲,永遠不會有好的結局,只有以民爲本,才能長治久安。
敲髓灑膏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