巧作名目

成語拼音

qiǎo zuò míng mù

巧作名目成語解釋

指巧立名目。變着法定出一些名目來達到某種不正當的目的。

典故出處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一些不良商家爲了謀取更多利潤,總是想盡辦法巧作名目,讓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多掏腰包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,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,名爲盛華國。盛華國的國君起初英明睿智,國家在他的治理下,百姓安居樂業,經濟繁榮發展。 然而,隨着時間的推移,國君逐漸變得驕奢淫逸,開始追求更多的財富和權力,以滿足自己無盡的慾望。 國君身邊有一位諂媚的大臣,名叫胡佞。胡佞一心只想討好國君,以獲取更多的榮華富貴。他看到國君對於財富的渴望,便心生一計。 胡佞向國君進言:“陛下,如今國家雖然昌盛,但仍有許多可以增加財富的途徑。臣有一法,可爲陛下聚斂更多的錢財。”國君聽聞,頓時來了興趣,忙問道:“愛卿快快道來。” 胡佞諂媚地笑着說:“陛下,我們可以巧作名目,設立各種新的稅收和收費項目。比如說,對於百姓家中飼養的家禽家畜,按照數量收取一定的費用;對於百姓在集市上的交易,額外加收交易稅。這樣一來,國庫必然充盈。” 國君聽了,覺得此計甚妙,當即下令實施。 一時間,百姓們苦不堪言。原本平靜祥和的生活被這些莫名其妙的收費項目攪得雞犬不寧。一位正直的大臣名叫李忠,他冒死進諫:“陛下,如此巧作名目,橫徵暴斂,百姓必將不堪重負,國家也會根基動搖啊!” 但國君此時已被胡佞的讒言迷惑,不僅不聽李忠的勸告,還將他打入大牢。 隨着巧作名目的稅收越來越多,百姓們怨聲載道,農業生產逐漸荒廢,商業也日益凋零。國家的經濟陷入了混亂,社會動盪不安。 終於,在鄰國的一次入侵中,盛華國由於國力空虛,民心渙散,竟然毫無抵抗之力。國君這才如夢初醒,懊悔不已。但此時,一切都已經太晚了。 這個故事警示後人,爲官者不可爲了一己私慾巧作名目,加重百姓負擔,否則必將導致國家的衰敗和滅亡。正如古人云:“民爲邦本,本固邦寧。”只有以民爲本,才能長治久安,國家繁榮昌盛。

巧作名目-成語圖片

巧作名目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