巧言如簧

成語拼音

qiǎo yán rú huáng

巧言如簧成語解釋

形容花言巧語,能說會道。

典故出處

《詩經·小雅·巧言》巧言如簧,顏之厚矣。”

成語典故

你這無恥的讕言,你這巧言如簧的挑撥離間,虧你還戴着一個人的面孔。★郭沫若《屈原》第四幕

成語造句

他總是能把毫無根據的事情說得頭頭是道,讓人難以分辨真假,真可謂巧言如簧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某個國度,有一位名叫李明的謀士。 李明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,但他自幼聰慧,對知識有着強烈的渴望。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和天賦,他熟讀各類典籍,尤其對兵法和治國之道頗有研究。 當時,該國的國王是一位好大喜功、剛愎自用之人。周邊的鄰國看準了國王的弱點,紛紛挑起戰事,試圖掠奪該國的土地和財富。國家陷入了戰亂之中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 李明決心爲國家出一份力,他毛遂自薦,來到國王面前,闡述自己對於戰爭局勢的見解和應對策略。國王一開始對這個出身平凡的謀士並不以爲然,然而李明憑藉着自己的能言善辯,逐漸引起了國王的注意。 在一次重要的軍事會議上,國王和諸位大臣們對於是否主動出擊與敵軍交戰爭論不休。大部分大臣都認爲應當堅守城池,等待敵軍疲憊再做打算。但李明卻站了出來,他巧言如簧,用極具煽動性的話語說道:“陛下,敵軍遠道而來,早已疲憊不堪。此時我們若能主動出擊,必能一舉將其擊潰,成就不世之功。若只是一味防守,只會讓敵軍越發囂張,百姓也會對我們失去信心。”國王被他的話語所打動,決定採納李明的建議,主動出擊。 然而,戰爭的結果卻並非如李明所說。由於敵軍早有防備,加之國王的軍隊準備不足,這場戰役以慘敗告終。國家損失慘重,城池淪陷,百姓流離失所。 國王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決定,他憤怒地質問李明:“你爲何巧言如簧,誤導朕做出如此錯誤的決策?”李明此時卻無言以對。 回顧歷史,不乏有像李明這樣巧言如簧之人。他們憑藉着口才,或許能在一時之間迷惑人心,但最終往往會因爲缺乏真正的實力和正確的判斷,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災難。所以,我們在聽取他人意見時,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,不被花言巧語所迷惑,做出明智的決策。

巧言如簧-成語圖片

巧言如簧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