巧言偏辭
成語拼音
- qiǎo yán piān cí
巧言偏辭成語解釋
- 巧言浮華不實的話;偏辭便巧的話。指花言巧語。
典故出處
- 《莊子·人間世》言者,風波也;行者,實喪也。夫風波易以動,實喪易以危。故忿設無由,巧言偏辭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在那場激烈的辯論中,他試圖用各種手段迷惑衆人,但其所言不過是巧言偏辭,根本無法掩蓋事實的真相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,有一位名叫鄭賈的謀士。他憑藉着自己的巧舌如簧和能言善辯,在朝堂之上漸漸嶄露頭角。
當時,國家面臨着一場重大的決策,是關於與鄰國的戰爭還是選擇和平共處。國王召集了羣臣商議,大臣們各抒己見。有的主張開戰,以彰顯國威;有的則力主和平,以保百姓安寧。
鄭賈站了出來,他先是對主戰派的觀點表示理解,稱讚他們的勇氣和忠誠。然而,話鋒一轉,他又以一番看似深刻而有理的言辭,闡述了戰爭可能帶來的災難和後果。他言辭華麗,邏輯嚴密,讓人難以反駁。
他說:“戰爭雖能帶來一時的榮耀,但長期來看,必將勞民傷財。百姓將流離失所,農田荒蕪,商業停滯。而鄰國實力亦不可小覷,戰爭勝負難料。若戰敗,國家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地。”這番話語,讓國王和羣臣陷入了沉思。
然而,事實上,鄭賈並非真正爲了國家的利益着想,他只是爲了迎合國王內心深處對和平的渴望,以獲取國王的信任和賞識。
在接下來的日子裏,每當有重要的決策需要討論,鄭賈總是能巧妙地運用他的言辭,左右國王的想法。他表面上公正客觀,實則巧言偏辭,只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。
國家的一位忠臣李將軍,看出了鄭賈的真面目。他多次在朝堂上直言鄭賈的言辭不可輕信,指出鄭賈總是用看似合理的話語掩蓋其自私的動機。但鄭賈總能憑藉其巧言令色,化解危機,甚至反誣李將軍居心叵測。
久而久之,國王對李將軍產生了嫌隙,而對鄭賈越發信任。國家的政策也在鄭賈的巧言偏辭影響下,逐漸偏離了正確的方向。
最終,當國家面臨一場真正的危機時,鄭賈卻束手無策,他的巧言偏辭無法解決實際問題。而曾經被冷落的忠臣們,也因失去了信任和權力,無法力挽狂瀾。國家陷入了困境,百姓怨聲載道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巧言偏辭雖然可能一時迷惑人心,但終究無法掩蓋事實的真相。在面對重要決策時,我們應當保持清醒的頭腦,明辨是非,不被花言巧語所左右,以免陷入困境。正如《論語》中所說:“巧言令色,鮮矣仁。”我們要警惕那些善於用華麗言辭掩蓋真實意圖的人,以確保我們的判斷和決策基於真實和正義。
巧言偏辭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