變徵之聲
成語拼音
- biàn zhǐ zhī shēng
變徵之聲成語解釋
- 徵:古代五音之一;變徵:指古代七聲音階中的第四音級。指悲涼的音樂
典故出處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刺客列傳》:“高漸離擊築,荊軻和而歌,爲變徵之聲,士皆垂淚涕泣。”
成語典故
- 戰國末期,燕太子丹從秦國逃回,請義士荊軻與高漸離出面去刺殺秦王嬴政。一切準備就緒,太子丹率手下着白裝送他們到易水邊,高漸離擊築,荊軻高唱:“風蕭蕭兮易水寒,壯士一去兮不復還!”唱變徵之聲,慷慨激昂,一行人灑淚告別。
成語造句
- 在那寂靜的夜晚,遠處忽然傳來一陣如泣如訴的聲音,彷彿是變徵之聲,讓人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憂傷。
成語故事
- 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國家正處於動盪不安的時期。國家面臨着內憂外患,百姓生活困苦不堪。
在這個國家裏,有一位名叫高漸離的樂師。他技藝高超,尤其擅長擊築,其音樂能夠打動人心。高漸離與一位義士荊軻是至交好友。
當時,秦國勢力日益強大,對其他國家虎視眈眈。荊軻爲了拯救自己的國家,決定挺身而出,前往秦國刺殺秦王。在荊軻臨行前,高漸離與衆多好友在易水河畔爲他送行。高漸離擊築,荊軻高歌,場面悲壯而豪邁。
荊軻此去,雖勇氣可嘉,但最終刺殺失敗,壯烈犧牲。而高漸離也因爲與荊軻的關係,遭到了秦王的通緝。爲了躲避追捕,高漸離隱姓埋名,四處躲藏。
然而,對音樂的熱愛始終在他心中燃燒。他無法捨棄自己的築,時常偷偷地彈奏。日子一天天過去,高漸離以爲危險已經過去,便漸漸放鬆了警惕。
有一次,高漸離在一個地方展示自己的音樂才華,他那動人的築聲吸引了衆多人前來聆聽。但不幸的是,這件事最終還是傳到了秦王的耳中。秦王得知高漸離還活着,便派人將他抓了起來。
秦王愛惜高漸離的才華,但又擔心他會爲荊軻報仇,於是想出了一個殘忍的辦法。他命人薰瞎了高漸離的眼睛,讓他繼續爲自己演奏。
高漸離雖然失去了光明,但他心中的悲憤卻愈發強烈。在一次爲秦王演奏時,他暗中在築中藏了一塊鉛。當演奏到高潮時,高漸離突然舉起築,用盡全身力氣向秦王砸去。可惜的是,他因爲眼盲,這一擊並沒有擊中秦王。
秦王大怒,當即下令處死了高漸離。高漸離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,但他那悲壯的舉動和最後的抗爭,卻如同那變徵之聲,永遠迴盪在歷史的長河中。他以自己的方式,展現了對正義的追求和對朋友的忠誠。
在《史記·刺客列傳》中詳細記載了荊軻與高漸離的故事,他們的事蹟成爲了千古流傳的佳話。高漸離的變徵之聲,不僅僅是一種音樂,更是一種不屈的精神象徵,激勵着後人在面對困境和壓迫時,勇敢地挺身而出,爲了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而奮鬥。
變徵之聲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