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折廷爭

成語拼音

miàn zhé tíng zhēng

面折廷爭成語解釋

面折:當面指責別人的過失;廷爭:在朝廷上爭論。指直言敢諫。

典故出處

《史記·呂太后本紀》:“於今面折廷爭,臣不如君。”

成語典故

西漢時期,呂后專政想讓她的兄弟子侄都做王,徵詢右丞相王陵的意見,王陵面折廷爭,堅決不同意,而左丞相陳平與太尉周勃則從長計議就同意呂后的意見。王陵因此被罷官。呂后去世,陳平與周勃用計殺死想奪取政權的呂產、呂祿。

成語造句

在討論重要決策時,大家應該像古代那些敢於面折廷爭的大臣一樣,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,以尋求最佳方案。

成語故事

在西漢時期,有一位剛正不阿的大臣名叫汲黯。 汲黯爲人耿直,敢於直言進諫。當時漢武帝劉徹在位,他一心想要有所作爲,推行了許多新的政策和舉措。然而,其中一些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。 有一次,漢武帝想要在邊疆地區大興土木,修建一些軍事設施。汲黯得知後,覺得此舉勞民傷財,並非明智之舉。於是,他當着衆多大臣的面,毫不留情地向漢武帝進言,指出這樣做的弊端和危害。他言辭激烈,態度堅決,完全不顧及漢武帝的顏面。 漢武帝聽後,心中十分不悅,但他也深知汲黯的爲人和忠心。儘管心中不滿,但還是耐着性子聽汲黯把話說完。其他大臣們都爲汲黯捏了一把汗,擔心他會因此觸怒漢武帝而受到懲罰。 然而,汲黯並沒有因爲漢武帝的不悅而退縮。他繼續據理力爭,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。他在朝廷之上,與漢武帝展開了激烈的爭論,絲毫沒有退讓的意思。 這種當面駁斥皇帝、在朝廷上直言爭論的行爲,正是“面折廷爭”的體現。汲黯以自己的勇氣和忠誠,展現了一個臣子應有的擔當和責任。 歷史上,像汲黯這樣敢於面折廷爭的臣子並不多見。他們往往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智慧,既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和信念,又要顧及到皇帝的權威和尊嚴。正是因爲有了這些敢於直言進諫的臣子,才使得統治者能夠聽到不同的聲音,及時調整政策和決策,避免出現更大的失誤。 汲黯的面折廷爭雖然有時會讓漢武帝感到尷尬和惱火,但也讓漢武帝更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決策中的不足之處。在一定程度上,汲黯的行爲促進了西漢王朝的穩定和發展。他的事蹟也被後世所傳頌,成爲了人們敬仰和學習的榜樣。 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也需要有敢於直言的勇氣和精神。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,當我們看到不合理的事情時,不應該沉默不語,而應該勇敢地站出來,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共同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,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。

面折廷爭-成語圖片

面折廷爭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