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見乎言
成語拼音
- qíng jiàn hū yán
情見乎言成語解釋
- 情感表現在言辭當中。同情見乎辭”。
典故出處
- 無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在那封長長的書信中,他傾訴着自己的內心,字裏行間真情流露,讓人明顯感受到情見乎言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某個時期,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度,名叫華國。華國的國君是一位仁慈且有遠見的君主,名叫明軒。
明軒身邊有兩位大臣,一位名叫李忠,另一位名叫王義。李忠爲人正直忠誠,一心爲國家的繁榮和百姓的福祉着想。而王義則心懷叵測,總是覬覦着更高的權力和財富。
有一年,華國遭遇了嚴重的旱災,農田顆粒無收,百姓生活困苦。李忠心急如焚,多次向國君明軒進諫,提出了一系列救災和安撫百姓的建議。他言辭懇切,情真意切,將百姓的苦難和國家面臨的危機一一呈現在明軒面前。
然而,王義卻在這個時候跳了出來,他嫉妒李忠得到國君的信任,害怕李忠的建議被採納後會讓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。於是,他故意在明軒面前詆譭李忠,說李忠誇大災情,是爲了謀取私利。
明軒開始時對王義的話半信半疑,但隨着王義不斷地挑撥離間,他心中也漸漸產生了疑慮。
在一次朝會上,明軒就救災之事詢問羣臣的意見。李忠再次挺身而出,詳細闡述了救災的緊迫性和必要性,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對百姓的同情和對國家的憂慮,可謂情見乎言。但王義卻在一旁冷嘲熱諷,指責李忠危言聳聽。
此時的明軒陷入了兩難的境地,他既感受到了李忠的真誠,又被王義的言辭所迷惑。就在這時,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站了出來,他回顧了李忠過往的種種忠誠之舉,以及王義平日裏的一些不軌行爲,提醒明軒要明辨是非。
明軒終於清醒過來,他意識到自己差點因爲聽信讒言而誤了國家大事。他當場斥責了王義,並採納了李忠的建議,全力開展救災工作。
最終,華國在明軒和李忠的努力下,成功度過了旱災危機,百姓重新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面對複雜的情況時,我們要善於分辨他人的真情實意,不要被讒言所迷惑,就像李忠那樣,情見乎言的忠誠和真心,終究會被明察秋毫的人所認可。
情見乎言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