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見勢屈
成語拼音
- qíng xiàn shì qū
情見勢屈成語解釋
- 情真情;見通現”,暴露;勢形勢;屈屈曲。指軍情已被敵方瞭解,又處在劣勢的地位。
典故出處
- 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今將軍欲舉倦罷之兵,頓之燕堅城之下,欲戰恐久,力不能拔,情見勢屈,曠日糧竭,而弱燕不服,齊必距境以自強也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面對敵人的強大攻勢,我方起初還能抵抗,但隨着時間的推移,漸漸情見勢屈,最終不得不選擇戰略撤退。
成語故事
- 在歷史的長河中,曾有這樣一段波瀾壯闊的故事。
那是在戰亂紛飛的年代,有兩個諸侯國,分別爲甲國和乙國。甲國地大物博,兵力強盛,君主野心勃勃,一心想要擴張領土,稱霸天下。而乙國相對弱小,但國民團結一心,君臣也都有着堅定的保國之志。
甲國君主率領着浩浩蕩蕩的大軍,氣勢洶洶地朝着乙國進發。一路上,甲國軍隊攻城略地,勢如破竹,乙國的城池一座接一座地淪陷。乙國的君臣們心急如焚,卻又無計可施。
在這危急存亡之秋,乙國一位名叫張義的大臣挺身而出。他深知正面抵抗甲國的強大軍隊無異於以卵擊石,於是向乙國君主進言道:“如今敵強我弱,若與敵軍正面交鋒,我國必敗無疑。我們應當採取迂迴戰術,避其鋒芒,尋找敵軍的破綻。”乙國君主採納了張義的建議,下令軍隊暫時撤退,保存實力。
甲國軍隊以爲乙國膽怯,越發驕橫,長驅直入,深入乙國腹地。然而,他們的補給線卻因此被拉長,後勤保障出現了嚴重的問題。
張義抓住這個機會,派出一支奇兵,襲擊了甲國軍隊的後方補給線,燒燬了大量的糧草。甲國軍隊頓時陷入了困境,士氣低落。
此時,乙國君主認爲反擊的時機已到,率領軍隊與甲國軍隊展開決戰。甲國軍隊由於糧草短缺,士兵們早已疲憊不堪,戰鬥力大打折扣。在乙國軍隊的猛烈攻擊下,甲國軍隊節節敗退。
甲國君主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冒進導致瞭如今的困境,無奈之下,只得下令撤軍。但此時,他們已經情見勢屈,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。
最終,乙國軍隊乘勝追擊,將甲國軍隊打得落花流水,成功保衛了自己的國家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面對強大的敵人時,不能盲目硬拼,而要善於觀察形勢,尋找對方的弱點,等待合適的時機進行反擊。否則,一旦情見勢屈,再想挽回局面就難上加難了。
情見勢屈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