求大同,存小異
成語拼音
- qiú dà tóng,cún xiǎo yì
求大同,存小異成語解釋
- 一致尋求共同之處,保留不同意見。指不因個別分歧而影響主要方面的求得一致。
典故出處
- 無
成語典故
- 海峽兩岸要統一必須要堅持求大同,存小異的原則。
成語造句
- 在團隊合作中,大家應該以共同的目標爲基礎,即便存在不同的想法和觀點,也要做到求大同,存小異,這樣才能提高工作效率,取得更好的成果。
成語故事
- 在歷史的長河中,曾有這樣一段故事。
那是在一個紛爭不斷的亂世,有兩個相鄰的諸侯國,分別是衛國和鄭國。衛國國君衛莊公勵精圖治,使衛國國力日漸強盛;鄭國國君鄭莊公同樣英明睿智,鄭國也在他的治理下繁榮昌盛。
然而,隨着兩國的發展,邊界的土地和資源問題逐漸引發了矛盾。雙方的百姓因爲爭奪水源、農田等資源,時常發生衝突,小規模的爭鬥時有發生。
衛國和鄭國的大臣們紛紛向各自的國君進言,主張發動戰爭,以武力解決爭端。衛莊公和鄭莊公深知戰爭的殘酷,一旦開戰,百姓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,兩國也將遭受巨大的損失。
於是,衛莊公和鄭莊公決定親自會面,共同商討解決之道。在會面中,雙方坦誠相待,各自闡述了本國的立場和難處。衛莊公表示衛國需要更多的土地來養活日益增長的人口,鄭莊公則強調鄭國的農田是百姓的生存之本。
經過一番深入的交流和思考,他們意識到兩國之間的根本利益並非完全對立,而是存在許多共同之處。他們都希望國家安定,百姓富足,都渴望在這亂世中爲自己的子民創造一個和平繁榮的環境。
最終,衛莊公和鄭莊公決定求大同,存小異。他們達成了一項協議,對於有爭議的土地和資源,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劃分,雙方都做出一定的讓步。同時,他們還決定加強貿易往來,互通有無,共同促進經濟的發展。
在之後的日子裏,衛國和鄭國雖然仍有一些小的分歧和摩擦,但雙方都遵循着求大同,存小異的原則,通過和平協商的方式解決問題。兩國的百姓也因此免受戰爭之苦,過上了相對安穩的生活。
這段歷史告訴我們,在面對複雜的矛盾和分歧時,我們應當以大局爲重,尋求共同的目標和利益,同時包容和尊重彼此的差異,通過協商和妥協來解決問題,這樣才能實現和諧共處,共同發展。求大同,存小異,這不僅是一種智慧,更是一種胸懷和擔當。
求大同,存小異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