驅羊攻虎

成語拼音

qū yáng gōng hǔ

驅羊攻虎成語解釋

驅趕。驅趕羊羣去進攻老虎。形容以弱敵強,力量懸殊,必遭覆滅。

典故出處

《史記·張儀列傳》且夫爲從者,無以異於驅羣羊而攻猛虎,虎之與羊不格明矣。今王不與猛虎而與羣羊,臣竊以爲大王之計過也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面對強大的敵人時,若採用錯誤的策略,比如以弱小的力量貿然進攻,就如同驅羊攻虎,結果只能是失敗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戰爭歲月裏,有一個諸侯國,其君王名叫衛鞅。 當時,衛鞅一心想要擴張領土,增強國家的實力。在他的朝堂之上,有兩位將領,一位名叫李猛,另一位名叫趙括。 李猛爲人沉穩,善於謀略,深知戰爭的殘酷與風險。而趙括則年輕氣盛,急於立功,常常主張採取激進的戰術。 有一次,鄰國侵犯邊境,衛鞅決定出兵抵禦。趙括主動請纓,他向衛鞅誇下海口,稱自己能夠輕易擊退敵軍,甚至還能順勢奪取對方的城池。衛鞅被趙括的豪言壯語所打動,決定任命他爲此次出征的主將。 李猛深知趙括的缺點,他力勸衛鞅三思,說道:“趙括雖有勇氣,但缺乏實戰經驗和沉穩的指揮能力,此次出征,恐怕並非良策。”然而,衛鞅並未聽取李猛的勸告。 趙括率領大軍出征,面對敵軍的堅固防線,他沒有進行充分的偵查和謀劃,便貿然下令進攻。他以爲憑藉着己方的兵力優勢,能夠一舉衝破敵軍的防線,卻未曾料到敵軍早有防備,設下了重重陷阱。 士兵們在趙括的指揮下,如同無頭蒼蠅一般亂衝亂撞,傷亡慘重。而此時,敵軍趁勢反擊,趙括的軍隊陷入了極度危險的境地。 在後方的衛鞅得知戰況後,心急如焚。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決策,然而爲時已晚。 這個故事就如同“驅羊攻虎”一般。衛鞅錯用了趙括這位不具備足夠能力的將領,去攻打強大的敵軍,就如同驅趕着弱小的羊羣去攻擊兇猛的老虎,其結果只能是失敗和慘重的損失。 這個故事也讓後人明白,在面對重要的決策和任務時,必須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,選擇合適的人才和策略,切不可盲目衝動,否則將會帶來不可挽回的後果。

驅羊攻虎-成語圖片

驅羊攻虎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