屈打成招

成語拼音

qū dǎ chéng zhāo

屈打成招成語解釋

屈冤枉;招招供。指無罪的人冤枉受刑,被迫招認有罪。

典故出處

元·無名氏《爭報恩》第三折如今把姐姐拖到官中,三推六問,屈打成招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那黑暗的年代,很多無辜之人被關入大牢,遭受嚴刑拷打,最終不得不屈打成招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某個朝代,有一個小小的縣城,名叫清平縣。這個縣城平日裏也算安寧祥和,但一起離奇的案件打破了這裏的平靜。 一天清晨,縣城裏的富商王員外家慘遭盜竊,大量的金銀財寶不翼而飛。王員外怒不可遏,當即報官。縣令李大人接下了這個案子,決心要將這盜賊捉拿歸案,還王員外一個公道。 經過一番調查,捕快們將目標鎖定在了一個名叫張三的窮秀才身上。張三平日裏就窮困潦倒,且行爲有些古怪,常常在街頭巷尾遊蕩。 李縣令立刻將張三帶到縣衙審訊。張三連連喊冤,聲稱自己從未做過盜竊之事。然而,李縣令一心想要儘快破案,給王員外一個交代,對張三的辯解充耳不聞。 在縣衙的牢房裏,張三遭受了嚴刑拷打。那皮鞭如雨點般落下,打得張三皮開肉綻;夾棍緊緊地夾住他的手指,痛得他幾乎昏厥。張三一介文弱書生,哪裏經得起這般折磨。 最終,在這殘酷的刑罰之下,張三屈打成招,承認了自己盜竊王員外家的罪行。 可此事並未就此結束。不久之後,一位名叫趙四的遊方郎中路過清平縣。他聽聞了這個案子,心中生疑。趙四平日裏就以聰明機智、善於觀察聞名。他決定暗中調查此事。 經過多日的走訪和探查,趙四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。原來,真正的盜賊是王員外家的一個僕人,他見財起意,趁夜偷走了財寶,並嫁禍給張三。 趙四將自己的發現告知了李縣令。李縣令這才恍然大悟,意識到自己的魯莽和錯誤。他懊悔不已,深知自己因爲急於求成,險些釀成大錯。 最終,張三被無罪釋放,真正的盜賊受到了應有的懲罰。 這個故事警示後人,斷案需公正嚴明,切不可僅憑主觀臆斷和嚴刑逼供,否則就會造成屈打成招的冤案,讓無辜之人蒙冤受屈。

屈打成招-成語圖片

屈打成招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