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軍覆沒

成語拼音

quán jūn fù mò

全軍覆沒成語解釋

整個軍隊全部被消滅。比喻事情徹底失敗。

典故出處

《舊唐書·李希烈傳》官軍皆爲其所敗,荊南節度使張伯儀全軍覆沒。”

成語典故

太監郭敬監軍,諸將悉爲所制,師無紀律,而宋濂朱冕全軍覆沒矣。(清·顧炎武《日知錄》卷九)

成語造句

戰場上,敵人設下了重重陷阱,我方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,遭遇了猛烈攻擊,最終落得全軍覆沒的下場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戰爭的硝煙從未消散。而有一場戰役,成爲了一個令人刻骨銘心的教訓,那便是秦趙之間的長平之戰。 當時,秦國國力強盛,兵強馬壯,對周邊各國虎視眈眈。趙國在趙孝成王的統治下,雖也算強國之一,但與秦國相比,仍顯遜色。 秦國派出大軍攻打趙國,趙國起初派老將廉頗抵禦。廉頗深知秦軍銳不可當,採取了以守爲攻的策略,堅守壁壘,不與秦軍正面交鋒。秦軍久攻不下,糧草耗費巨大,士氣逐漸低落。 然而,趙孝成王卻對廉頗的堅守戰略感到不滿,認爲他太過畏縮,不能迅速擊退秦軍。此時,秦國間諜趁機在趙國散佈謠言,說秦軍最怕的是年輕的趙括爲將。趙孝成王信以爲真,不顧藺相如等大臣的勸阻,執意用趙括換下了廉頗。 趙括出身將門,自幼熟讀兵書,談起兵法來頭頭是道。但他從未有過實戰經驗,且驕傲自大,急於求成。 趙括上任後,立即改變了廉頗的防守策略,主動出擊。秦軍將領白起得知趙括爲將,心中大喜。他佯裝敗退,誘敵深入。趙括不知是計,率領趙軍窮追不捨。 當趙軍進入秦軍的埋伏圈後,秦軍突然殺出,將趙軍截爲幾段。趙括這才如夢初醒,發現自己中了計,但爲時已晚。 秦軍憑藉強大的兵力和出色的戰術,將趙軍包圍得水泄不通。趙軍斷糧多日,士兵們飢餓難耐,士氣崩潰。經過多次突圍,均以失敗告終。 最終,趙括在突圍中被秦軍射死,四十萬趙軍羣龍無首,無奈投降。可白起擔心趙軍降卒日後反叛,竟下令將四十萬降卒全部坑殺。 至此,趙國派出的軍隊全軍覆沒。這一戰,使趙國元氣大傷,從此一蹶不振,在戰國七雄中的地位一落千丈。而秦國則進一步鞏固了其霸主地位,加速了統一六國的進程。 長平之戰,以趙國的全軍覆沒告終,給後世留下了深刻的警示。戰爭從來不是紙上談兵,需要將領具備豐富的經驗、冷靜的頭腦和正確的戰略決策。否則,一時的衝動和盲目,將會帶來無法挽回的災難。

全軍覆沒-成語圖片

全軍覆沒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