勸善懲惡
成語拼音
- quàn shàn chéng è
勸善懲惡成語解釋
- 勸勉勵;懲責罰。懲罰壞人,獎勵好人。
典故出處
- 《左傳·成公四十年》《春秋》之稱,微而顯,志而晦,婉而成章,盡而不污,懲惡而勸善,非聖人誰能修之。”
成語典故
- 其於勸善懲惡之意,片言隻字之奇,或可取焉。★明·趙弼《效顰集後序》
成語造句
- 我們的社會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體系和道德規範,以達到勸善懲惡的目的,讓正義得以伸張,邪惡受到制裁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,生活着一羣樸實的百姓。這個小鎮原本寧靜祥和,人們安居樂業,鄰里之間相互幫助,關係融洽。
然而,隨着時間的推移,一些不良的風氣逐漸在小鎮中蔓延開來。有一個名叫胡三的惡霸,平日裏遊手好閒,仗着自己有幾分蠻力,在鎮子裏爲非作歹。他經常強佔百姓的財物,欺負弱小,弄得大家敢怒不敢言。
鎮裏有一位飽讀詩書的老者,名叫李賢。他目睹了胡三的種種惡行,心中充滿了憂慮。李賢深知,若任由胡三這樣胡作非爲下去,小鎮的安寧必將被徹底打破。於是,他決定挺身而出,試圖改變這一狀況。
李賢首先找到了鎮裏的幾位德高望重的長輩,向他們訴說了胡三的惡行以及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。長輩們聽後,也都深表擔憂,決定和李賢一起想辦法制止胡三。
他們在鎮裏的集市上設立了一個講臺,每當集市熱鬧之時,李賢就會站在講臺上,給大家講述一些古代的仁義道德故事。他引經據典,講述那些勸善懲惡的歷史典故。比如,他會說起包拯鐵面無私,嚴懲惡人的故事;也會說起岳飛精忠報國,爲百姓謀福祉的事蹟。通過這些故事,他向鎮裏的百姓傳遞着正義的力量,鼓勵大家不要畏懼邪惡,要勇敢地站出來維護正義。
漸漸地,鎮裏的百姓們受到了鼓舞,他們不再對胡三的惡行選擇沉默和容忍。終於有一天,當胡三又企圖強搶一位商戶的貨物時,周圍的百姓們紛紛圍了上來,齊聲指責胡三的罪行。胡三見狀,心中開始膽怯,但仍試圖恐嚇衆人。然而,這一次百姓們沒有退縮,他們將胡三扭送到了官府。
官府的縣令在瞭解了事情的經過後,對胡三進行了嚴厲的懲處。從此,小鎮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與祥和。
李賢和鎮裏百姓的行爲,正是勸善懲惡的生動體現。他們以正義和勇氣,驅逐了邪惡,讓善良和正義重新在這片土地上紮根。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,在面對邪惡時,我們不能選擇沉默和逃避,而應當勇敢地站出來,勸善懲惡,共同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。
勸善懲惡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