羣空冀北

成語拼音

qún kōng jì běi

羣空冀北成語解釋

比喻有才能的人遇到知己而得到提拔。

典故出處

唐·韓愈《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》伯樂一過冀北之野,而馬羣遂空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人才的選拔至關重要,我們要避免出現像羣空冀北那樣的人才缺失局面,努力營造一個人盡其才的良好環境。

成語故事

在唐朝時期,有一位名叫韓愈的文學大家。 當時,韓愈在文壇上的影響力極大。他致力於倡導古文運動,主張文章應迴歸質樸、真實,摒棄浮華空洞的文風。 有一次,韓愈給好友柳宗元寫了一封信。在信中,他提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。他說:“伯樂一過冀北之野,而馬羣遂空。夫冀北馬多天下,伯樂雖善知馬,安能空其羣邪?” 意思是說,伯樂一經過冀北的原野,那裏的馬羣就空了。冀北是天下產馬最多的地方,伯樂雖然善於識馬,又怎麼能使馬羣一下子都空了呢? 原來,韓愈是藉此來比喻優秀的人才選拔。伯樂象徵着那些善於發現和選拔人才的人,而冀北的馬羣則代表着衆多的人才。當伯樂出現時,那些出色的馬(人才)就被選拔走了。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,人才的選拔機制存在着諸多問題。許多有才華的人往往因爲門第、關係等因素而被埋沒,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。韓愈深感這種狀況的不合理,他希望能有更多像伯樂一樣的人出現,能夠真正發現和重用那些有真才實學的人才,讓他們爲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。 就如同在政治領域,如果君主能夠成爲伯樂,善於識別和任用賢臣,那麼國家必然繁榮昌盛。相反,如果君主不能慧眼識珠,讓奸佞之徒當道,那麼國家就會陷入混亂和衰敗。 在文化領域也是如此,如果沒有像伯樂一樣的評論家、編輯能夠發掘優秀的作品和作者,那麼許多優秀的文化成果可能就會被塵封,無法流傳於世。 韓愈以“羣空冀北”這個生動的比喻,呼籲社會重視人才的發現和培養,讓真正的人才能夠脫穎而出,發揮其應有的作用。這一觀點在當時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,也對後世的人才觀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 如今,“羣空冀北”這個成語,依然提醒着我們,要善於發現身邊的人才,爲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和舞臺,讓社會因爲人才的匯聚和發揮而不斷進步和發展。

羣空冀北-成語圖片

羣空冀北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