攘外安內

成語拼音

rǎng wài ān nèi

攘外安內成語解釋

攘排除。原就藥的療效而言◇多指安定內部,排除外患。

典故出處

漢·張仲景《傷寒論·太陽病上》甘草甘平,有安內攘外之能。”

成語典故

管仲一匡九合,攘外安內,其功甚大。★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卷七十二

成語造句

在國家面臨複雜局勢時,領導人應當有清晰的策略和堅定的決心,做到攘外安內,確保國家的穩定與發展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曾有這樣一段風雲激盪的歲月。 那是一個戰亂頻繁的時代,國家面臨着內憂外患的嚴峻局勢。邊疆之外,強敵虎視眈眈,時常侵犯邊境,燒殺搶掠,百姓苦不堪言。而國內,各種勢力紛爭不斷,民生凋敝,社會動盪不安。 當時的朝廷中,有一位名叫李忠的大臣。他心懷國家,憂國憂民,深知若不解決這內憂外患的困境,國家必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地。於是,李忠向皇帝進諫,力主攘外安內之策。 李忠指出,攘外必先安內。國內的混亂和動盪是導致外敵有機可乘的重要原因。只有整頓內政,安撫百姓,發展經濟,增強國力,才能爲抵禦外敵提供堅實的基礎。皇帝聽後,深以爲然,決定採納李忠的建議。 首先,朝廷開始大力整頓吏治,嚴懲貪污腐敗的官員,選拔有才能、有德行的人爲官。同時,減輕百姓的賦稅和徭役,鼓勵農耕,興修水利,促進商業發展。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,國內經濟逐漸復甦,百姓生活日漸安定,社會秩序也逐漸好轉。 在安內取得一定成效之後,李忠又開始着手準備攘外之事。他精心訓練軍隊,選拔英勇善戰的將領,購置精良的武器裝備。同時,積極與周邊的友好國家結盟,共同抵禦外敵。 終於,當外敵再次入侵時,李忠率領着訓練有素的軍隊奮勇抵抗。在戰場上,士兵們個個英勇無畏,視死如歸。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,終於擊退了外敵,保衛了國家的邊疆。 此次勝利,不僅讓國家免受外敵的侵擾,更讓國內民衆的信心大增,國家也迎來了一段相對和平穩定的發展時期。 回顧這段歷史,我們可以看到,攘外安內之策的成功實施,離不開朝廷的決心、大臣的智慧以及民衆的支持。只有內外兼修,統籌兼顧,才能使國家繁榮昌盛,長治久安。正如古人云:“治國之道,在於內修政理,外御強敵。”攘外安內,實乃保國安民之良策。

攘外安內-成語圖片

攘外安內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