仁人君子

成語拼音

rén rén jūn zǐ

仁人君子成語解釋

仁仁愛。舊稱好心腸的正派人。亦用作反語諷刺僞君子。

典故出處

《晉書·刑法志》刑之則止,而加之斬戮,戮過其罪,死不可生,縱虐於此,歲以巨計,此乃仁人君子所不忍聞,而況行之政乎?”

成語典故

處於布衣窘迫之中,千金不改其志,端的是仁人君子也。★元·關漢卿《裴度還帶》第三折

成語造句

他一向心懷正義,扶危濟困,所作所爲皆符合仁人君子的風範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一個國度,局勢動盪,百姓生活困苦。有一位名叫李崇的官員,他心懷百姓,立志要爲民衆謀福祉,改變這混亂的局面。 李崇出身名門,自幼飽讀詩書,深受儒家思想的薰陶。他深知爲官之道在於爲民,而非爲己謀利。 當時,地方上匪患猖獗,盜賊橫行,百姓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受到了極大的威脅。李崇上任後,沒有選擇強硬的武力鎮壓,而是深入民間,瞭解百姓的疾苦和匪盜形成的根源。 他發現,許多百姓之所以被迫淪爲匪盜,多是因爲天災人禍,無法生存。於是,李崇決定採取雙管齊下的策略。一方面,他加強治安力量,訓練士兵,對那些頑固不化、作惡多端的匪盜予以嚴厲打擊;另一方面,他積極推行仁政,減輕百姓的賦稅,組織開墾荒地,鼓勵農業生產,爲百姓創造了安居樂業的條件。 在治理匪患的過程中,李崇遇到了重重困難。有一些下屬官員,爲了個人的政績,主張一味地殺戮,認爲這樣可以迅速解決問題。但李崇堅決反對,他據理力爭,說道:“我們爲官者,應當以仁愛爲本,不可濫殺無辜。這些百姓大多是被逼無奈,若能給他們一條生路,他們定會改過自新。” 在李崇的努力下,匪患逐漸得到了控制,百姓的生活也慢慢有了起色。然而,李崇並未因此而滿足,他深知,要想國家長治久安,必須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,那就是培養民衆的道德和文化素養。 他在各地興辦學校,聘請賢能的教師,教導百姓禮儀道德,讓他們明白何爲善惡是非。經過多年的努力,這個地方民風淳樸,路不拾遺,夜不閉戶。 李崇的事蹟傳遍了整個國度,人們對他無不稱讚有加。其他地方的官員也紛紛效仿他的治理方法,國家逐漸走向繁榮昌盛。 李崇,這位心懷仁愛、一心爲民的官員,真正稱得上是一位仁人君子。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仁愛的力量,證明了只有以仁愛之心對待百姓,才能贏得民心,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。正如古人云:“仁者愛人,有禮者敬人。愛人者,人恆愛之;敬人者,人恆敬之。”李崇以其仁人君子的風範,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
仁人君子-成語圖片

仁人君子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