忍垢偷生

成語拼音

rěn gòu tōu shēng

忍垢偷生成語解釋

忍受恥辱,苟且求生。

典故出處

唐·陳子昂《爲張著作謝父官表》所以忍垢偷生,克躬自勵,期效萬一,補過酬恩,灰軀糜骨,以甘心願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他在那艱難的環境中,遭受了無數的屈辱和磨難,卻選擇了忍垢偷生,只爲等待一個翻身的機會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這樣一個令人感慨萬千的故事。 那是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,戰亂頻繁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在一個邊陲小城,有一位名叫李義的將領。他爲人正直,心懷家國,深受士兵和百姓的愛戴。 然而,戰爭的局勢愈發不利,敵軍勢如破竹,李義所守護的城池最終被敵軍重重包圍。面對敵衆我寡的困境,李義深知硬拼只會導致全城百姓慘遭屠戮。爲了保存城中無辜百姓的生命,他無奈地選擇了投降。 投降之後,李義遭受了無數的辱罵和唾棄。人們不理解他爲何不戰至最後一刻,認爲他是貪生怕死之徒。但李義默默地承受着這一切,他的內心痛苦萬分。 敵軍將領對李義的投降心存疑慮,時刻提防着他。爲了獲取敵軍的信任,李義不得不忍辱負重,對敵軍將領百般討好。他看着敵軍在城中燒殺搶掠,心中悲憤交加,卻又無能爲力。 在敵軍中,李義忍垢偷生,過着備受煎熬的日子。但他從未忘記自己的初心,一直在等待着一個機會。終於,敵軍因爲長期征戰,內部出現了矛盾和紛爭。李義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變化,他暗中聯絡城中的舊部和有志之士,準備發動起義。 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,李義帶領着衆人奮起反抗。他們出其不意地攻擊敵軍,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,終於成功地將敵軍趕出了城池。 李義的忍垢偷生,並非是爲了個人的苟且偷安,而是爲了最終能夠拯救百姓於水火。他以堅韌的意志和非凡的勇氣,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壯舉。 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,在複雜的局勢中,有時候暫時的隱忍和退讓,並不意味着懦弱和屈服,而是爲了未來能夠更好地反擊,實現更大的目標。就如古人所說:“小不忍則亂大謀。”李義的忍垢偷生,正是一種以退爲進的智慧和勇氣的體現。

忍垢偷生-成語圖片

忍垢偷生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