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明若昧
成語拼音
- ruò míng ruò mèi
若明若昧成語解釋
- 比喻對情況的瞭解或對問題的認識不清楚。同若明若暗”。
典故出處
- 清·俞正燮《癸巳類稿·以畜寡人義》此等若明若昧之論,作記者無由知之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在這複雜的局勢中,他的態度總是讓人捉摸不透,時而清晰堅決,時而又若明若昧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,有一位年輕的學者名叫李逸。李逸出生於一個普通的書香門第,自幼聰慧好學,對世間的真理和知識充滿了無盡的渴望。
隨着年歲的增長,李逸開始遊歷四方,拜訪各地的名師大儒,以求能在學問上更進一層樓。在他的旅程中,他聽聞了一座神祕的山谷,據說那裏隱藏着世間最深奧的智慧和真理。
李逸滿懷期待地踏上了前往山谷的征程。當他終於抵達山谷時,卻發現這裏並沒有他想象中的宏偉建築或是衆多的學者,只有一位衣衫襤褸、白髮蒼蒼的老者獨居在一間簡陋的茅屋內。
李逸心中雖有疑惑,但還是恭敬地向老者請教。老者微笑着看着他,目光深邃而又神祕,卻並不急於回答他的問題,只是讓他跟隨自己在山谷中漫步。
在接下來的日子裏,老者帶着李逸穿梭于山林之間,觀察着日月星辰的變化,聆聽着花鳥蟲魚的聲音。有時,老者會指着一片雲彩,講述着天地間的規律;有時,又會蹲在一株小草旁,闡述着生命的奧祕。然而,老者的話語總是斷斷續續,似是而非,讓李逸感到若明若昧。
李逸常常在夜晚獨自思索老者的話語,時而覺得自己彷彿領悟到了什麼,可轉瞬又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。他不斷地向老者追問,希望能得到更明確的答案,但老者總是笑而不語。
就這樣,日子一天天過去,李逸的內心也越發焦躁。他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在浪費時間,是否應該離開這裏去尋找更直接、更清晰的教導。
終於有一天,李逸再也無法忍受這種若明若昧的狀態,他決定向老者辭行。老者聽聞他的決定,並未挽留,只是淡淡地說:“世間的真理並非一蹴而就,若明若昧之時,正是你突破自我的契機。”
李逸離開了山谷,繼續他的求學之路。然而,無論他走到哪裏,聽到什麼樣的學說和理論,他都會想起在山谷中與老者相處的日子。漸漸地,他開始明白老者那些看似模糊不清的話語中蘊含的深意。
原來,老者並非故意讓他陷入迷茫,而是希望他能在這種若明若昧的探索中,培養自己獨立思考和領悟的能力。只有經歷了這樣的過程,他所獲得的知識和智慧才能真正屬於自己,才能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堅定不移地前行。
李逸最終成爲了一代大家,他的學說影響深遠。而他也時常告誡自己的學生,求學之路,難免會遇到若明若昧的時刻,關鍵是要有耐心和勇氣去追尋那隱藏在迷霧後的真理之光。
若明若昧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