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兵遊勇

成語拼音

sǎn bīng yóu yǒng

散兵遊勇成語解釋

勇清代指戰爭期間臨時招募的士兵。原指沒有統帥的逃散士兵。現有指沒有組織的集體隊伍裏獨自行動的人。

典故出處

毛澤東《中國人民解放軍佈告》爲着確保城鄉治安、安定社會秩序的目的,一切散兵遊勇,均應向當地人民解放軍或人民政府投誠報到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這場激烈的戰鬥中,敵人的隊伍早已混亂不堪,只剩下一羣毫無組織紀律的散兵遊勇,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的抵抗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亂世之中,有一個國家常年遭受外敵侵擾,國內局勢動盪不安。 爲了抵禦外敵,朝廷大規模徵兵,許多青壯年紛紛投身軍旅。然而,隨着戰爭的持續,軍隊的指揮和管理出現了嚴重的問題。 在一場關鍵的戰役中,由於將領的決策失誤,導致軍隊陣型大亂。一部分士兵失去了與主力部隊的聯繫,他們四處逃竄,在荒野中迷失了方向。 這些失散的士兵,沒有了統一的指揮和明確的目標,就如同散兵遊勇一般。他們沒有足夠的糧食和補給,只能在鄉間流浪,靠搶奪百姓的財物爲生,百姓們對他們既害怕又痛恨。 其中有一個名叫李勇的士兵,他原本滿懷報國之志參軍,卻不想落得這般境地。李勇深知他們這樣的行爲是不對的,他試圖說服其他失散的士兵,不能再這樣下去,否則他們將成爲國家和人民的罪人。 可是,在飢餓和絕望的驅使下,很多人根本聽不進去。李勇決定獨自行動,他努力尋找返回軍隊的道路。一路上,他遭遇了許多困難和危險,但始終沒有放棄。 終於,李勇歷經艱辛,找到了朝廷的軍隊。他向將領講述了那些散兵遊勇的情況,並請求將領能夠收留他們,重新整編成軍。將領被李勇的忠誠和堅持所打動,同意了他的請求。 李勇帶着將領的信物,再次踏上尋找同伴的道路。他曉之以理,動之以情,終於說服了一部分尚有良知的士兵,跟隨他一起迴歸軍隊。 經過嚴格的訓練和整頓,這些曾經的散兵遊勇重新成爲了紀律嚴明、英勇善戰的戰士。在之後的戰鬥中,他們奮勇殺敵,爲保衛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即使身處困境,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正確的引導,曾經的散兵遊勇也能成爲保家衛國的中流砥柱。同時也警示着我們,在任何組織和團隊中,統一的指揮和明確的目標是至關重要的,否則就容易陷入混亂和無序的狀態。

散兵遊勇-成語圖片

散兵遊勇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