彼一時,此一時

成語拼音

bǐ yī shí,cǐ yī shí

彼一時,此一時成語解釋

那是一個時候,現在又是一個時候。表示時間不同,情況有了變化。

典故出處

《孟子·公孫丑下》:“彼一時,此一時也。五百年必有王者興,其間必有名世者。”

成語典故

戰國時期,燕王噲把政權交給宰相子之,從而發生內亂,齊國趁機出兵燕國搶佔土地。孟子極力主張出兵,要燕王給齊王稱臣,從而推行仁政。但齊王卻只看見燕國的土地與財富。孟子的學生充虞十分不滿。孟子感慨地說:“彼一時,此一時也。”。

成語造句

時代在不斷髮展變化,真可謂彼一時,此一時,如今的社會風貌與過去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。

成語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國家名爲衛國。衛國曾經有一位非常有智慧的大臣名叫孔圉。 孔圉勤奮好學,爲人謙虛,儘管他已經學富五車,卻依然不斷地追求新的知識。當時的衛國國君十分器重他,賜予他很高的官職。 有一天,衛國來了一位鄰國的使者。這位使者聽聞孔圉的大名,便好奇地向衛國的官員詢問孔圉是個怎樣的人。有個官員回答道:“孔圉這個人啊,聰明好學,而且不恥下問,不管對方的身份地位如何,只要他有不懂的問題,都會虛心請教。”使者聽後,對孔圉的這種品質十分讚賞。 然而,隨着時間的推移,衛國的局勢發生了變化。國內出現了一些政治紛爭,孔圉也不可避免地被捲入其中。在這期間,他曾經做出了一些錯誤的決策,導致了一些不好的後果。 人們開始對孔圉有所非議,覺得他不再是以前那個令人敬仰的大臣了。但也有人認爲,不能因爲孔圉一時的失誤就完全否定他曾經的功績和品德。正所謂彼一時,此一時也。 衛國的國君在經過深思熟慮後,也意識到不能簡單地用現在的情況去評判過去的孔圉。他想起了孔圉曾經爲國家做出的諸多貢獻,那些輝煌的成就不應該被輕易遺忘。於是,國君決定重新審視孔圉的功過。 在一次朝會上,國君當着衆多大臣的面,回顧了孔圉曾經的種種功績,強調了他好學謙虛的品質。國君說:“我們不能因爲孔圉此時的一些困境,就忘記了他曾經的輝煌。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,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一個人。就如同這世間萬物,都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,彼一時的情況與此時已然不同。我們不能僅憑一時的表現就對一個人蓋棺定論。” 大臣們聽後,紛紛點頭表示贊同。從此,衛國的人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“彼一時,此一時”這個道理,不再輕易地因爲一個人一時的狀態而完全否定或肯定他。而孔圉也在國君的鼓勵下,努力改正自己的錯誤,繼續爲衛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看待人和事都不能僵化地定格在某一個時刻,要明白事物是不斷髮展變化的。我們應該以客觀、全面的視角去分析和理解,避免片面和狹隘的觀點,這樣才能更加準確地認識世界和把握人生。

彼一時,此一時-成語圖片

彼一時,此一時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