喪師辱國
成語拼音
- sàng shī rǔ guó
喪師辱國成語解釋
- 軍隊損失,國家蒙受恥辱。
典故出處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九十七回前日正被蔡京、童貫、高俅在天子面前,劾奏你的哥哥宋先鋒覆軍殺將,喪師辱國,大肆誹謗,欲皇上加罪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面對敵軍的強大攻勢,由於指揮不當,導致我軍節節敗退,最終造成了喪師辱國的慘痛局面。
成語故事
- 在歷史的長河中,曾有這樣一段令人痛心疾首的故事。
那是一個動盪的年代,國家面臨着內憂外患。在邊疆地區,外敵頻頻侵擾,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。
當時,朝廷派遣了一位自恃甚高的將領率軍抵禦外敵。這位將領平日裏只知貪圖享樂,對軍事戰略和士兵的訓練漠不關心。當戰爭的號角真正吹響,他毫無準備,盲目指揮。
在戰場上,他剛愎自用,不聽從謀士們的良策,一意孤行地採取了錯誤的戰術。結果,導致軍隊陷入了敵人精心佈置的陷阱。士兵們雖然英勇奮戰,但無奈將領的指揮失誤,最終全軍潰敗。
這場戰爭的失敗,使得邊疆大片領土淪陷,百姓慘遭屠戮,流離失所。消息傳到朝廷,滿朝文武無不震驚和憤怒。
這位將領的無能和魯莽,不僅讓無數士兵失去了生命,更讓國家蒙羞,喪失了尊嚴和土地。他的所作所爲,可謂是喪師辱國。
歷史上,類似的事例並不鮮見。比如,唐玄宗時期的安祿山叛亂,使得唐朝的盛世瞬間崩塌,國家陷入了長期的戰亂,民不聊生。這也是由於當時的統治階層在政治、軍事等方面的失誤所導致的。
喪師辱國之痛,猶如一把利刃,深深刺痛着每一個愛國之人的心。它警示着後人,要時刻保持警惕,重視國防,任用賢能,切不可因一時的疏忽和錯誤,讓國家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。只有強大的軍事力量、明智的領導和團結一心的民衆,才能保衛國家的尊嚴和領土完整,讓國家繁榮昌盛,長治久安。
喪師辱國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