搔頭摸耳

成語拼音

sāo tóu mō ěr

搔頭摸耳成語解釋

抓抓頭皮,摸摸耳朵。形容一時無法可想的焦急神態。

典故出處

清·彭養鷗《黑籍冤魂》第十三回兩個人搔頭摸耳,沒有法想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他站在那裏,面對難題,一時不知如何是好,搔頭摸耳的樣子讓人忍俊不禁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,生活着一位名叫張三的年輕人。張三生性機靈聰慧,但卻有個毛病,就是每當遇到難題或者陷入尷尬的境地時,總會不自覺地搔頭摸耳。 有一天,鎮上來了一位富商,他聽聞張三聰明過人,便決定考考他。富商在集市上擺下一個擂臺,聲稱只要張三能在三天內解決他提出的難題,就會給予重賞。 難題的內容是要張三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情況下,準確測量出一塊形狀不規則土地的面積。張三聽到這個問題,一開始信心滿滿,可真正思考起來,卻發現毫無頭緒。他在那塊土地前走來走去,搔頭摸耳,急得滿臉通紅。 回到家中,張三茶飯不思,苦思冥想解決之法。他的家人看到他這般模樣,都勸他放棄,可張三卻不甘心。他翻遍了家中所有的書籍,希望能從中找到靈感,但依舊毫無所獲。 第二天,張三又來到那塊土地前,依舊搔頭摸耳,絞盡腦汁。就在他幾乎要絕望的時候,突然想起曾經在一本古書中看到過一個類似的案例。那是一位智慧的古人在測量不規則圖形時,採用了分割和拼湊的方法。張三受到啓發,決定效仿古人。 他仔細觀察土地的形狀,將其分割成幾個相對規則的小塊,然後通過計算這些小塊的面積,再相加得出整塊土地的面積。經過一番努力,張三終於得出了答案。 當他把答案告訴富商時,富商大爲讚賞,兌現了承諾,給予了張三丰厚的賞賜。從此,張三聲名遠揚,而他搔頭摸耳的樣子也成爲了人們口中津津樂道的趣聞。但大家都知道,那看似不雅的動作背後,是張三努力思考、積極求解的精神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遇到難題時不要輕易放棄,即便搔頭摸耳、絞盡腦汁,只要堅持不懈,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。就如同古人所說:“只要功夫深,鐵杵磨成針。” 我們在追求知識和真理的道路上,應當學習張三這種執着探索的精神。

搔頭摸耳-成語圖片

搔頭摸耳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