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文樂旨
成語拼音
- pān wén lè zhǐ
潘文樂旨成語解釋
- 指美好文章的文辭與意旨。
典故出處
- 《晉書·樂廣傳》:“廣善清言而不長於筆,將讓尹,請潘岳爲表。嶽曰:‘當得君意。’廣乃作二百句語,述己之志。嶽因取次比,便成名筆。時人鹹雲:‘若廣不假嶽之筆,嶽不取廣之旨,無以成斯美也。’”
成語典故
- 晉朝時期,樂廣擅長清言,卻不能操筆,在即將離開尹任時,請潘岳作表。潘岳說:“當得君意。”樂廣於是口述二百多句話來表述自己的心志。潘岳加以整理,就成名作。當時人評論說:“若廣不假嶽之筆,嶽不取廣之旨,無以成斯美也。”。
成語造句
- 他的一番言論猶如潘文樂旨,讓大家都深受啓發,對問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
成語故事
- 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國家,其宮廷中人才濟濟。
有一位名叫潘岳的大臣,他才華橫溢,不僅能寫一手錦繡文章,而且在爲人處世方面也極爲圓滑。一天,皇帝召集衆臣商議國事,在討論過程中,潘岳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,提出了許多有見地的觀點和建議,讓皇帝和其他大臣都爲之讚歎。
又有一次,皇帝讓羣臣寫一篇文章來歌頌國家的繁榮昌盛。潘岳接到任務後,立刻奮筆疾書,他的文章猶如行雲流水般優美流暢,而且內容深刻,將國家的美好之處展現得淋漓盡致。皇帝讀了他的文章後,龍顏大悅,對他更加器重。
而另一位大臣孫秀,與潘岳的關係卻不太好。孫秀爲人狡黠,心胸狹隘,他一直嫉妒潘岳的才華和受寵。孫秀常常在暗中尋找機會想要陷害潘岳。
隨着時間的推移,宮廷中的局勢發生了變化。孫秀抓住了一個機會,在皇帝面前說了許多潘岳的壞話。皇帝因爲聽信了孫秀的讒言,對潘岳產生了懷疑和不滿。
最終,潘岳因爲孫秀的陷害而陷入了困境。儘管他曾經才華出衆,爲國家做出了不少貢獻,但在奸臣的讒言之下,他的命運發生了轉折。
這個故事中的潘岳,就如同“潘文樂旨”這個成語所形容的那樣,雖然他有才華,能寫出令人讚賞的文章和觀點,但在複雜的宮廷政治中,卻未能始終保持自己的地位和聲譽。這個成語也提醒着人們,即使擁有出衆的才能和智慧,如果不能正確處理人際關係,不能應對複雜的局勢變化,也可能會遭遇挫折和困境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類似的故事屢見不鮮,它們都警示着後人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,不僅要有才華,還要有智慧和謀略,才能在各種挑戰面前立於不敗之地。
潘文樂旨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