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智下愚

成語拼音

shàng zhì xià yú

上智下愚成語解釋

智聰明;愚笨。最聰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。孔子認爲他們都是先天決定,不可改變。

典故出處

《論語·陽貨》子曰‘唯上知與下愚不移。’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教育過程中,我們應明白不能簡單地以成績來劃分學生,因爲所謂的上智下愚並非絕對,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潛力和才能等待被髮掘。

成語故事

在春秋戰國時期,社會動盪不安,各種思想流派如繁星般璀璨爭輝。 孔子,這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,帶着他的弟子們周遊列國,傳播自己的學說和理念。在他的衆多觀點中,“上智下愚”這一說法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思考。 孔子認爲,人天生就有智力上的差異。那些擁有卓越智慧和洞察力的人,能夠迅速理解複雜的道理,洞察事物的本質,他們被視爲“上智”之人。而另一些人,無論如何教導和啓發,都難以理解高深的學問和道德準則,這些人則被歸爲“下愚”。 在魯國,有一位名叫子路的年輕人,他性格豪爽,勇敢無畏,但在學問上卻時常顯得魯莽和衝動。孔子多次教導他要懂得謙遜和思考,但子路總是難以領會其中的深意。有一次,子路在面對一個道德抉擇的問題時,不假思索地做出了錯誤的決定,孔子爲此感到十分失望,感慨子路在智慧上的不足,稱其爲“下愚”之人。 然而,孔子的弟子顏回則截然不同。顏回勤奮好學,悟性極高,對於孔子所傳授的知識能夠舉一反三,深入思考。他常常能夠在衆人困惑之時,率先領悟孔子的教誨,並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。顏回的智慧和品德深受孔子的讚賞,被孔子視爲“上智”之人。 但孔子提出“上智下愚”的觀點,並非是要將人分爲三六九等,而是希望人們能夠認識到自身的不足,努力學習和提升自己。他強調,即使是被視爲“下愚”的人,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學習,也能夠逐漸改善自己的狀況。 在那個百家爭鳴的時代,其他學派對於孔子的“上智下愚”觀點有着不同的看法。墨家主張“兼愛”,認爲人人平等,不存在天生的智力差異,只要給予相同的機會和教育,所有人都能夠成爲有智慧和品德高尚的人。法家則更注重律法和制度的作用,認爲通過嚴格的律法規範,能夠約束和引導人們的行爲,而不論其天生的智力如何。 儘管存在諸多爭議,但孔子的“上智下愚”觀點在歷史的長河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它提醒着人們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智慧和能力,努力追求更高的境界,同時也促使社會更加重視教育和人才的培養,以期望能夠發掘和培養出更多的“上智”之才,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。

上智下愚-成語圖片

上智下愚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