舌撟不下

成語拼音

shé jiǎo bù xià

舌撟不下成語解釋

撟翹起。翹起舌頭,久久不能放下。形容驚訝或害怕時的神態。

典故出處

《史記·扁鵲蒼公列傳》中庶子聞扁鵲言,目眩然而不瞚,舌撟然而不下。”

成語典故

次日長聞報,仰面視天,舌撟不能下。★清·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》卷十

成語造句

在那場精彩絕倫的魔術表演中,魔術師的神奇手法讓觀衆們舌撟不下。

成語故事

在戰國時期,各國紛爭不斷,局勢變幻莫測。 有一個名叫張儀的謀士,他憑藉着自己的巧舌如簧和謀略,在各國之間遊走。 當時,秦國逐漸崛起,對其他諸侯國構成了巨大的威脅。張儀受秦王之命,前往魏國,試圖說服魏王與秦國結盟。 魏王在王宮大殿召見了張儀。張儀面不改色,侃侃而談,闡述着與秦國結盟的種種好處。然而,魏王深知秦國的野心,心中猶豫不決。 張儀見狀,加大了言辭的力度,他描繪出一幅秦國強大無比、戰無不勝的景象,聲稱若魏國不與秦國結盟,必將遭受滅頂之災。 就在此時,魏國的一位大臣站了出來。他義正言辭地反駁張儀,指出秦國乃是虎狼之國,不可輕信。這位大臣引經據典,分析當前的局勢,認爲與秦國結盟無異於引狼入室。 張儀聽後,冷笑一聲,再次巧言辯駁。一時間,大殿之上,兩人你來我往,爭論不休。 在場的大臣們聽得目瞪口呆,他們被張儀和那位大臣的激烈辯論所震撼,一個個舌撟不下。尤其是那些原本對局勢不太瞭解的臣子,此刻更是不知所措,不知該如何判斷。 最終,魏王在權衡利弊之後,還是拒絕了張儀的提議。張儀無奈,只能悻悻而歸。 而這場激烈的辯論,以及衆人那舌撟不下的神情,成爲了魏國宮廷中的一段傳奇故事,也讓人們深刻地認識到了在國家存亡之際,決策的艱難和謀士們言辭的力量。

舌撟不下-成語圖片

舌撟不下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