捨短取長

成語拼音

shě duǎn qǔ cháng

捨短取長成語解釋

短短處,缺點;長長處,優點。不計較別人缺點,取其長處,予以錄用。

典故出處

《漢書·藝文志》若能修六藝之術,而觀此九家之言,捨短取長,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。”

成語典故

及其在位,廉方自守,所交皆捨短取長,好成人之美。★《後漢書·李杜列傳》

成語造句

我們在團隊合作中,應該充分看到每個人的優點和不足,做到捨短取長,這樣才能讓整個團隊發揮出最大的效能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,有兩位能人,一位名叫李賢,另一位名叫王能。 李賢擅長兵法,熟讀兵書,對於排兵佈陣有着獨特的見解,在戰場上往往能夠出奇制勝。然而,他性格急躁,有時會因衝動而做出錯誤的判斷。 王能則精於內政,對於治理國家、安撫百姓有着卓越的才能。他能夠制定出合理的政策,使國家繁榮昌盛,但他在軍事方面卻知之甚少。 當時,這個國家面臨着內憂外患。外敵頻繁入侵,國內百姓生活困苦,怨聲載道。國王爲了拯救國家於水火之中,決定重用李賢和王能。 起初,李賢和王能互相看不起對方。李賢認爲王能只懂內政,不懂軍事,無法在關鍵時刻保衛國家;王能則覺得李賢過於衝動,難以擔當大任。 然而,隨着局勢的日益嚴峻,國王多次召集兩人商議對策。在一次深入的討論中,國王說道:“如今國家危難,朕希望你們能摒棄前嫌,攜手合作。李賢,你的軍事才能毋庸置疑,但需戒驕戒躁;王能,你的內政之能朕甚是放心,但也要學習一些軍事知識,以防萬一。你們應當捨短取長,共同爲國家的繁榮而努力。” 李賢和王能聽了國王的話,陷入了沉思。他們開始反思自己的不足,也看到了對方的長處。 之後,在抵禦外敵的戰爭中,李賢充分發揮自己的軍事才能,制定戰略。而王能則負責後勤保障,安撫士兵家屬,穩定國內局勢。當李賢因急躁想要冒險出擊時,王能會及時勸阻,用冷靜的分析讓他改變策略。 經過多年的努力,這個國家終於趕走了外敵,國內也變得繁榮昌盛。百姓安居樂業,對李賢和王能的功績讚不絕口。 正是因爲李賢和王能能夠聽從國王的教誨,捨短取長,相互協作,才使得國家轉危爲安,走向富強。這個故事也告訴後人,要善於發現他人的長處,彌補自己的短處,這樣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。

捨短取長-成語圖片

捨短取長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