繩愆糾謬
成語拼音
- shéng qiān jiū miù
繩愆糾謬成語解釋
- 繩糾正;愆過失;謬錯誤。指糾正過失。
典故出處
- 《書·冏命》惟予一人無良,實賴左右前後有位之士,匡其不及,繩愆糾謬,格其非心,俾克紹先烈。”
成語典故
- 繩愆糾謬,臣道爲先;罰罪賞功,乾綱不替。★明·王世貞《鳴鳳記》第四十一出
成語造句
- 對於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,管理層應當認真執行,做到及時發現問題,繩愆糾謬,以保障公司的正常運轉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,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度,名叫華國。華國的君主是一位睿智且有遠見的君王,名叫聖明王。
聖明王深知治理國家的不易,他時刻警醒自己要保持清醒的頭腦,做出明智的決策。爲了讓國家能夠長治久安,他廣納賢才,設立了各種官職,其中就有專門負責監督和糾錯的官員。
有一次,聖明王決定在國內修建一座巨大的宮殿,以彰顯國家的威嚴。這個工程耗費巨大,需要徵調大量的民力和財力。負責此事的官員爲了討好聖明王,不斷地催促工程進度,對百姓的疾苦視而不見。
一位名叫李正的大臣,他深知這個工程已經給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,於是決定向聖明王進諫。李正爲人正直,不畏權貴,他在朝堂之上,詳細地闡述了工程的弊端以及百姓的苦難。
聖明王起初對李正的進諫感到不滿,認爲他是在故意破壞自己的宏偉計劃。然而,聖明王畢竟是一位開明的君主,他冷靜下來後,開始反思自己的決定。
就在這時,負責監督和糾錯的官員站了出來。他經過深入的調查和了解,向聖明王彙報了工程中的種種問題和不合法之處。這位官員深知自己的職責就是繩愆糾謬,即使面對君王的決策,也不能有絲毫的退縮和畏懼。
聖明王聽後恍然大悟,意識到自己的錯誤。他立刻下令停止了宮殿的修建,並對相關官員進行了懲處。同時,他對李正和那位負責糾錯的官員進行了嘉獎,稱讚他們的忠誠和勇敢。
經過這件事,聖明王更加重視糾錯機制的作用。他時常告誡大臣們,要敢於指出自己的錯誤,不能因爲畏懼權勢而隱瞞真相。在聖明王的治理下,華國的政治日益清明,國家也越來越強大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組織,都需要有像李正和那位負責監督糾錯的官員這樣的人,敢於繩愆糾謬,才能不斷地糾正錯誤,走向繁榮昌盛。
繩愆糾謬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