繩墨之言

成語拼音

shéng mò zhī yán

繩墨之言成語解釋

可以作爲準繩、合乎道德聖智的言論。

典故出處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討論學術問題時,我們應追求客觀準確,而非隨意的主觀臆斷,那些符合真理、有根有據的論斷,才稱得上是繩墨之言。

成語故事

在春秋戰國時期,各國紛爭不斷,局勢動盪不安。在一個名爲衛國的小國中,有一位名叫孔伋的賢臣。 孔伋爲人正直,學識淵博,一心爲衛國的昌盛而努力。然而,衛國的國君卻是個剛愎自用、貪圖享樂之人,對於孔伋的忠言常常置若罔聞。 當時,衛國與鄰國發生了領土爭端,國君不聽孔伋的勸阻,執意要發動戰爭。孔伋深知這場戰爭毫無勝算,且會給百姓帶來沉重的災難,於是再次進諫。 他在朝堂之上,慷慨陳詞:“陛下,如今我們衛國國力尚弱,貿然發動戰爭,無異於以卵擊石。況且,戰爭帶來的只有生靈塗炭,百姓遭殃。還望陛下能以國家社稷和百姓福祉爲重,慎重考慮。” 然而,國君卻怒斥孔伋:“你莫要在此危言聳聽,擾亂軍心!” 孔伋並未因此退縮,他繼續說道:“陛下,臣之所言,皆是肺腑之言,絕非危言聳聽。倘若陛下不聽臣的勸告,一意孤行,只怕會讓衛國陷入萬劫不復之地。” 但國君根本聽不進去,依然決定出兵。最終,戰爭的結果正如孔伋所料,衛國大敗,損兵折將,百姓流離失所,國家經濟陷入困境。 國君這才懊悔不已,他想起孔伋當初的諫言,悔恨交加。於是,國君再次召見孔伋,慚愧地說道:“愛卿當初之言,乃是繩墨之言,朕卻沒有聽從,以致釀成今日之大禍。” 孔伋回答道:“陛下能認識到錯誤,亡羊補牢,猶未晚矣。如今當務之急是重振國威,安撫百姓,勵精圖治,讓衛國重新強大起來。” 此後,國君痛定思痛,開始採納孔伋的建議,施行一系列的改革政策,衛國逐漸恢復了生機。 孔伋的繩墨之言雖然起初未被國君採納,但最終還是讓國君認識到了其價值,也讓衛國避免了更大的災難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正直而準確的言論,哪怕一時不被接受,最終也會在關鍵時刻發揮重要作用。

繩墨之言-成語圖片

繩墨之言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