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
成語拼音
- qī nián zhī bìng,qiú sān nián zhī ài
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成語解釋
- 病久了纔去尋找治這種病的幹艾葉。比喻凡事要平時準備,事到臨頭再想辦法就來不及。
典故出處
- 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今之慾王者,猶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也。”
成語典故
- 戰國時期,孟子就夏桀和殷紂的滅亡有如下看法:桀與紂失天下就是因爲他們喪失了百姓的擁護,如果有君主推行仁政就能統一天下,現今有人想一統天下就像得了7年的病去求蓄積3年以上的艾草灸治一樣,不立志施行仁政,那麼一輩子也不能統一。
成語造句
- 人生在世,遇到問題應該未雨綢繆,不能等到出現七年之病,纔想着去求三年之艾。
成語故事
- 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國家,國內有一位賢明的大臣。
這位大臣發現國家看似繁榮昌盛,實則隱藏着許多問題。一些長期積累下來的弊端,就如同那潛伏已久的疾病,逐漸侵蝕着國家的根基。然而,國王和其他大臣們卻並未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。
這位賢明的大臣多次向國王進諫,希望國王能夠重視這些隱患,並採取措施加以解決。可是國王卻總是不以爲意,覺得大臣是在危言聳聽。
隨着時間的推移,國家的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。經濟開始衰退,社會矛盾也日益尖銳。終於,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了,國家陷入了巨大的危機之中。
此時,國王才如夢初醒,想起了那位賢明大臣曾經的進諫。他急忙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。那位賢明的大臣再次站了出來,他說:“大王,如今我們面臨的困境,就如同七年之病,病入膏肓。而要解決這個問題,就如同求三年之艾,需要我們提前做好準備。”
他引用古籍中的記載,講述曾經有一個國家也面臨類似的情況,因爲提前儲備了應對之策,就如同有了三年的陳艾,最終成功化解了危機。大臣接着說道:“我們現在必須立刻行動起來,不能再拖延了。雖然困難重重,但只要我們有決心,有策略,就一定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。”
國王和其他大臣們聽了,深受觸動。他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爲,決心和賢明大臣一起努力,挽救國家。
於是,在賢明大臣的帶領下,他們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。經過艱苦的努力和漫長的時間,國家終於逐漸走出了危機,重新恢復了生機和活力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對於一些長期積累下來的問題,我們不能忽視,而應該像那位賢明大臣一樣,及時發現並提醒人們重視。同時,我們也要明白,解決這些問題不能一蹴而就,需要我們有耐心和決心,如同尋找那三年之艾一樣,做好充分的準備,才能最終戰勝困難。在生活和工作中,我們也要時刻保持警醒,不要等到問題變得嚴重了纔去想辦法解決,而是要未雨綢繆,防患於未然。
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