師老兵疲
成語拼音
- shī lǎo bīng pí
師老兵疲成語解釋
- 師、兵軍隊;老衰竭;疲疲乏。指用兵的時間太長,兵士勞累,士氣低落。
典故出處
- 《左傳·襄公九年》晉師可擊也,師老而勞,且有歸志,必大克也。”《魏書·許謙傳》慕容無道,侵我疆場,師老兵疲,天亡期至。”
成語典故
- 上以師老兵疲,遂廢交址布政司,以黎利權署國事。(明·沈德符《萬曆野獲編·老撾反覆》)
成語造句
- 這場戰役持續的時間太長了,導致我方將士們身心俱疲,如今已呈現出師老兵疲的態勢。
成語故事
- 在歷史的長河中,戰爭的硝煙從未真正消散。在一個動盪的年代,有兩個諸侯國,分別是甲國和乙國,它們爲了爭奪領土和資源,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。
起初,甲國憑藉着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充足的物資儲備,在戰場上佔據了上風。他們的軍隊士氣高昂,將領們指揮有方,接連取得了幾場關鍵戰役的勝利,乙國的防線逐漸崩潰。
然而,隨着戰爭的持續進行,局勢開始發生了變化。甲國的軍隊由於長期征戰,遠離家鄉,士兵們身心疲憊,思鄉之情日益濃厚。而且,戰場上的傷亡不斷增加,新兵的補充速度遠遠跟不上消耗的速度,導致軍隊中的老兵比例越來越高。
這些老兵雖然作戰經驗豐富,但他們經歷了太多的戰鬥,身體和精神都已經達到了極限。長時間的行軍、戰鬥和惡劣的環境,讓他們疾病纏身,戰鬥力大幅下降。
甲國的將領們也感到了壓力巨大。他們發現,原本嚴格的軍紀開始變得鬆弛,士兵們在執行命令時不再像以前那樣堅決果斷。後勤補給也出現了問題,糧草的運輸時常受到敵軍的襲擾,前線的士兵們經常面臨着飢餓的威脅。
在這種情況下,甲國的軍隊逐漸陷入了師老兵疲的困境。而乙國則抓住了這個機會,他們重新整頓了軍隊,鼓舞士氣,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戰略。
在一次關鍵的戰役中,乙國的軍隊採取了出其不意的戰術,對甲國的軍隊發起了猛烈的攻擊。甲國的士兵們由於疲憊不堪,根本無法抵擋乙國的進攻,紛紛潰敗。
這場戰爭最終以甲國的失敗而告終。甲國的統治者在反思這場戰爭時,深刻地認識到了師老兵疲所帶來的嚴重後果。他們明白了,戰爭不能無休止地進行下去,必須要在適當的時候尋求和平,否則,即使擁有強大的實力,也會因爲過度消耗而走向失敗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面對任何挑戰和競爭時,都要合理規劃,避免過度消耗自身的力量,以免陷入師老兵疲的困境。只有保持良好的狀態和充足的實力,才能在關鍵時刻取得勝利。
師老兵疲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