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死不問

成語拼音

shí sǐ bù wèn

十死不問成語解釋

指即使犯十次死罪也予寬恕。

典故出處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那艱難的歲月裏,許多革命志士爲了心中的信念,面對敵人的威脅,毫不退縮,真可謂十死不問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一個動盪時期,國家面臨着內憂外患。邊疆時常受到外敵的侵擾,國內的政治也陷入了混亂。 有一位將領名叫趙猛,他出身貧寒,但憑藉着自己的勇猛和智慧,在軍隊中嶄露頭角。一次,邊境的敵軍來勢洶洶,朝廷派出大軍抵禦。趙猛主動請纓,帶領一支先鋒隊衝鋒陷陣。 在戰場上,趙猛身先士卒,毫不畏懼敵人的箭雨和刀槍。他的部下們受到他的鼓舞,也都奮勇殺敵。然而,敵軍數量衆多,且訓練有素,戰鬥異常激烈。趙猛的先鋒隊陷入了重重包圍之中。 儘管局勢危急,但趙猛沒有絲毫退縮之意。他堅信只要堅持戰鬥,就有可能扭轉戰局。經過數日的激戰,趙猛和他的部下們傷亡慘重,但他們始終沒有放棄。 最終,朝廷的援軍趕到,與趙猛的隊伍裏應外合,一舉擊退了敵軍。然而,趙猛在這場戰鬥中身負重傷,昏迷不醒。 當他醒來時,發現自己躺在營帳之中,身邊是倖存的部下們。朝廷論功行賞,趙猛本應得到重賞。但朝廷中一些嫉妒他功績的官員,故意在皇帝面前進讒言,說趙猛在戰鬥中指揮不當,導致了大量士兵的傷亡。 皇帝聽信了讒言,準備治趙猛的罪。但許多與趙猛一同作戰的將領和士兵紛紛爲他求情,講述了他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和無畏精神。皇帝陷入了猶豫之中。 此時,一位忠誠正直的大臣站了出來,他向皇帝進言:“陛下,趙猛將軍在邊疆浴血奮戰,保衛國家,其忠心天地可鑑。此次戰鬥,雖有傷亡,但他的功績不可磨滅。若因一些讒言就對其定罪,日後誰還願爲國家出生入死?正所謂‘十死不問’,對於這樣忠心耿耿、捨生忘死的將領,我們不應過分苛責。” 皇帝聽後,恍然大悟,意識到自己差點犯下大錯。於是,皇帝不僅沒有治趙猛的罪,反而對他加以封賞,表彰他的功績。 從此,趙猛更加堅定了爲國家效力的決心,在之後的歲月裏,多次抵禦外敵,保衛了國家的安寧。而“十死不問”這個詞,也成爲了人們傳頌忠誠和勇敢的象徵。

十死不問-成語圖片

十死不問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