識時達變

成語拼音

shí shí dá biàn

識時達變成語解釋

認清時勢,通達權變。

典故出處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,我們要學會像那些成功的企業家一樣,根據市場的變化迅速調整策略,做到識時達變,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許多人物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靈活的應變能力,書寫了精彩的篇章。今天,讓我們來講一個關於識時達變的故事。 在戰國時期,各國紛爭不斷,局勢變幻莫測。有一個名叫張儀的人,出生於魏國的普通家庭。張儀自幼聰慧好學,心懷大志,渴望在這亂世之中施展自己的才華,成就一番偉業。 起初,張儀遊歷各國,試圖尋找一個能夠讓他一展抱負的舞臺。然而,他的道路並不平坦,多次遭遇挫折和冷遇。但張儀並未因此灰心喪氣,他深知在這動盪的時代,機會稍縱即逝,必須時刻保持警覺,等待合適的時機。 終於,張儀來到了秦國。當時的秦國,經過商鞅變法,國力日益強盛,正有東出爭霸天下的雄心。張儀敏銳地察覺到,秦國正是他實現理想的最佳選擇。他憑藉着自己出色的口才和對局勢的精準分析,得到了秦惠王的賞識和重用。 此時,東方的齊國和楚國結成聯盟,對秦國構成了巨大的威脅。秦惠王爲此憂心忡忡,張儀主動請纓,前往楚國破壞齊楚聯盟。 張儀來到楚國後,深知楚懷王貪婪短視,便投其所好。他向楚懷王許以六百里土地的重利,勸說楚國與齊國斷交。楚懷王見有利可圖,不顧大臣們的反對,果斷與齊國斷絕了關係。然而,當楚懷王派人向張儀索要土地時,張儀卻謊稱只答應給六裏地。楚懷王大怒,發兵攻打秦國。 而此時,秦國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,在張儀的謀劃下,秦軍大敗楚軍。楚國元氣大傷,從此一蹶不振。 張儀的識時達變,不僅爲秦國解除了危機,還進一步擴大了秦國的勢力範圍。他能夠準確地把握各國君主的心思和局勢的變化,靈活運用策略,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。 在後來的歲月裏,張儀繼續爲秦國出謀劃策,幫助秦國在複雜的國際局勢中不斷壯大。他的故事也成爲了後人傳頌的佳話,展現了識時達變在關鍵時刻的重要作用。 正所謂“識時務者爲俊傑”,張儀正是因爲能夠洞察時勢,靈活應變,纔在風雲變幻的戰國舞臺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
識時達變-成語圖片

識時達變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