識字知書

成語拼音

shí zì zhī shū

識字知書成語解釋

指有文化知識。

典故出處

清·李漁《奈何天·慮婚》莫說別個,就是闕忠輩呵,一般也貌昂藏,識字知書,怎奈這命低微,執鐙隨鞭。”

成語典故

一百多代表中,‘識字知書’的很少,可是穿着倒還不錯。★瞿秋白《餓鄉紀程》十五

成語造句

他雖然出身貧寒,但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勤奮,最終成爲了一個識字知書、才華出衆的人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一個小村莊裏,生活着一個名叫林羽的少年。 林羽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家,家境貧寒,但他卻從小就展現出了與衆不同的聰慧和對知識的渴望。儘管每日要幫助父母從事田間勞作,但只要一有閒暇,他便會想方設法找書來讀。 村裏有一位老學究,家中藏書頗豐。林羽常常主動去幫老學究幹些雜活,只爲能借閱他的書籍。老學究被林羽的真誠和好學所打動,不僅允許他借書,還時常給予指點。 隨着年歲的增長,林羽讀書的範圍越來越廣,從詩詞歌賦到經史子集,無一不涉略。然而,他的求知之路並非一帆風順。村裏的一些人不理解他,認爲讀書不能當飯喫,還不如多花些時間在農作上。面對這些質疑和嘲笑,林羽從未動搖過自己對知識的追求。 有一年,村裏遭遇了旱災,農作物顆粒無收,村民們的生活陷入了困境。當地的官府決定舉辦一場選拔人才的考試,旨在選出能爲解決旱災出謀劃策之人,並給予豐厚的獎勵。 林羽聽聞這個消息後,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考試。在考場上,他憑藉着多年積累的知識,引經據典,分析旱災的成因和解決辦法。他深知“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”,在平日裏的閱讀中就對農業水利方面的知識有所關注。 最終,林羽的答卷脫穎而出,他所提出的方案得到了官府的認可和採納。在他的建議下,村民們興修水利,合理調配水資源,成功地度過了旱災的危機。 經此一事,村民們對林羽刮目相看,再也沒有人嘲笑他讀書無用。而林羽也因其博學和智慧,受到了更多人的尊重和敬仰。 從此,林羽更加勤奮地學習,不斷提升自己。他深知“學無止境”,只有不斷進取,才能更好地爲百姓謀福祉。最終,林羽成爲了一位名滿天下的學者,真正做到了識字知書,用所學的知識造福一方。他的故事也在當地流傳開來,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努力求知,追求自己的夢想。

識字知書-成語圖片

識字知書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