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不下咽

成語拼音

shí bù xià yàn

食不下咽成語解釋

食物雖在口中但咽不下去。形容憂心忡忡,不思飲食。

典故出處

唐·韓愈《張中丞傳後敘》霽雲(南霽雲)慷慨語曰‘雲來時,睢陽之人不食月餘日矣!雲雖欲獨食,義不忍;雖食,且不下嚥。’”

成語典故

這頓飯雖說也有雞、鴨、魚、肉,可是當夥計的都提心吊膽,食不下咽。★歐陽山《苦鬥》七三

成語造句

他最近遭遇了一連串的挫折,心情極度低落,以至於食不下咽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某個時期,天下動盪,民不聊生。有一位名叫李明的書生,心懷大志,憂國憂民。 李明出生於一個貧寒的家庭,但他自幼聰慧,勤奮好學,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和才華,在鄉試中嶄露頭角。然而,此時的國家正面臨着內憂外患,邊疆戰事頻繁,賦稅沉重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 李明決定踏上仕途,希望能夠爲國家和百姓做一些實事。他歷經艱辛,終於考取了功名,被分配到一個偏遠的縣城擔任縣令。 當他到達這個縣城時,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。街道破敗不堪,百姓面黃肌瘦,四處都是逃荒的人羣。他深入民間,瞭解百姓的疾苦,發現由於長期的戰亂和苛捐雜稅,百姓們顆粒無收,甚至連最基本的溫飽都無法解決。 李明心急如焚,他立刻向上級官員請求減免賦稅,開倉放糧,以救濟百姓。但上級官員卻以各種理由拒絕了他的請求,還對他加以斥責,警告他不要多管閒事。 李明深知,如果不能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,將會引發更大的社會動盪。於是,他不顧上級的壓力,決定私自開倉放糧。他的這一舉動得到了百姓們的擁護和愛戴,但也因此得罪了上級官員。 上級官員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懲罰,將他革職查辦,並下令抓捕他。李明被迫逃離了縣城,過上了東躲西藏的生活。 在逃亡的日子裏,李明風餐露宿,心情沉重。他目睹了百姓們的悲慘遭遇,心中充滿了愧疚和無奈。每當想到自己無法爲百姓們帶來真正的改變,他就食不下咽,夜不能寐。 然而,李明並沒有放棄。他繼續四處奔走,呼籲更多的有識之士關注百姓的苦難,共同爲改變這個黑暗的社會而努力。 終於,在他的不懈努力下,一些正義之士紛紛響應,他們聯合起來,向朝廷上書,陳述百姓的疾苦和地方官員的腐敗。朝廷在收到這些上書後,大爲震動,開始對地方官員進行清查和整頓,減免了賦稅,實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。 經過多年的努力,國家逐漸恢復了生機,百姓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。而李明的名字,也被人們銘記在心,成爲了一個爲了正義和百姓福祉而不懈奮鬥的典範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面對困難和不公時,我們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勇氣,爲了正義和真理而努力,哪怕食不下咽,也要堅守初心。

食不下咽-成語圖片

食不下咽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