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不兼味
成語拼音
- shí bù jiān wèi
食不兼味成語解釋
- 喫飯不用兩道菜餚。指飲食節儉。同食不二味”。
典故出處
- 無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他生活節儉,每日飲食簡單,真可謂食不兼味,卻依然能專注於自己的學術研究,心無旁騖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,有一位名叫王儉的官員。
王儉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,自幼聰慧好學,心懷大志。他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,在仕途上逐步攀升。
當時的官場,貪污腐敗之風盛行,許多官員追求奢華的生活,食必珍饈,居必華屋。然而,王儉卻與衆不同。他深知百姓生活的艱辛,明白爲官者應當以民爲本,克己奉公。
王儉爲官期間,始終保持着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。他的家中,陳設極爲簡單,飲食更是質樸。每日用餐,他從不追求多樣的菜品和奢華的烹飪,往往是一道簡單的菜餚,一碗粗茶淡飯,便能滿足他的需求。他常說:“百姓尚在溫飽邊緣掙扎,我等爲官者又怎能貪圖享樂?”
有一次,王儉因公外出,途中路過一處鄉村。他看到當地的農民們辛勤勞作,卻只能勉強餬口,心中感慨萬千。回到府中,他更加堅定了自己食不兼味的生活方式,並以此要求身邊的人。
王儉的這種作風,在當時引起了一些人的不解和嘲笑。有人認爲他故作姿態,是爲了博取名聲。但王儉不爲所動,依舊堅守自己的原則。
隨着時間的推移,王儉的清廉之名逐漸傳播開來。百姓們對他稱讚有加,朝中一些正直的官員也對他敬佩不已。在他的影響下,不少官員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,逐漸改變了奢靡的生活作風。
後來,國家遭遇了一場嚴重的自然災害,糧食歉收,百姓生活困苦。朝廷下令官員們節儉開支,以救濟災民。而王儉由於一直以來的食不兼味,在這場危機中輕鬆應對,將節省下來的財物全部用於救災,幫助了衆多受災的百姓。
王儉的故事流傳後世,成爲了人們傳頌的佳話。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“食不兼味”的真正含義,也爲後世爲官者樹立了榜樣。
時至今日,我們仍應從王儉的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,銘記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,無論身處何種境遇,都保持清醒和自律。
食不兼味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