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不求甘
成語拼音
- shí bù qiú gān
食不求甘成語解釋
- 飲食不求甘美。形容生活節儉。
典故出處
- 無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他生活向來節儉,即使條件改善,在飲食方面也是依舊隨意,食不求甘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,有一位名叫孟明的年輕人。他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戶家庭,生活雖然清苦,但他卻心懷大志,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。
孟明自幼勤奮好學,每日雞鳴便起身誦讀詩書。然而,家中的經濟條件有限,無法爲他提供豐富的物質享受。他常常只能以粗茶淡飯果腹,但從未有過絲毫抱怨。
隨着年歲的增長,孟明決定離開家鄉,前往京城謀求發展。一路上,他風餐露宿,省喫儉用。有時,他甚至只能向路人討一口水喝,喫一些乾糧充飢。但他的心中始終燃燒着對未來的希望之火,從未因爲飲食的簡陋而動搖自己的信念。
到了京城,孟明憑藉着自己紮實的學問,謀得了一份在書院抄書的工作。這份工作的報酬微薄,僅能維持最基本的生活。他住在一間簡陋的小屋裏,喫的是最簡單的飯菜,可他依然全情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之中。
在書院裏,孟明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。他們一起探討學問,交流心得。其中有一位富家子弟,看到孟明生活如此艱苦,便勸他說:“何必如此虧待自己,你也應該享受一下美食和舒適的生活。”孟明卻微笑着回答道:“吾志在求學求進,食不求甘,方能專心致志,實現心中抱負。”
時光荏苒,孟明的才學日益精進。終於,在一次朝廷舉辦的科舉考試中,他脫穎而出,高中狀元。皇帝對他的才華和堅韌不拔的精神讚賞有加,賜予他高官厚祿。
然而,孟明並未因此而改變自己節儉的生活習慣。他依然保持着食不求甘的作風,將自己的俸祿多用於救濟貧困百姓和支持教育事業。
在他的治理下,當地百姓安居樂業,社會風氣也爲之一新。孟明的事蹟傳遍了整個國家,成爲了人們傳頌的楷模。
正如古人云:“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。”孟明正是通過自己食不求甘的堅韌品質,歷經艱辛,最終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,爲國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。
食不求甘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