士死知己
成語拼音
- shì sǐ zhī jǐ
士死知己成語解釋
- 士有才識的人。爲了報答知己,不惜犧牲生命。亦作士爲知己者死”。
典故出處
- 無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在那動盪的年代,他義無反顧地投身於危險的事業,所作所爲皆因他深知士死知己,願爲心中的信念和友情付出一切。
成語故事
- 在風雲變幻的戰國時期,有一位名叫豫讓的義士,他的故事令人感慨萬千,生動詮釋了“士死知己”的真諦。
豫讓最初是範氏和中行氏的家臣,但並未受到重用。後來他轉投智伯門下,智伯對他禮遇有加,極爲尊重和信任。然而,當時的政治局勢錯綜複雜,各國之間紛爭不斷。
趙國的趙襄子聯合韓、魏兩國,一舉擊敗了智伯,並瓜分了他的土地。智伯也在這場爭鬥中不幸身亡。趙襄子對智伯恨之入骨,甚至把智伯的頭蓋骨漆成飲具。
豫讓得知智伯的遭遇後,悲憤交加,他決心爲智伯報仇。他隱姓埋名,僞裝成受過刑的人,混入趙襄子的宮中修整廁所。他懷揣匕首,等待時機刺殺趙襄子。然而,趙襄子是個極爲警覺之人,他在上廁所時突然感到心神不寧,於是下令搜查,豫讓的行跡敗露。
被抓住的豫讓毫不畏懼,坦然承認了自己的目的。趙襄子的侍從們都想要殺掉豫讓,趙襄子卻感慨地說:“智伯已死,此人還能想着爲他報仇,真是一位義士。我今後小心避開他就是了。”於是釋放了豫讓。
但豫讓報仇之心堅定不移。爲了不讓人認出,他用漆塗滿全身,使皮膚潰爛,又吞下炭火使自己的聲音變得沙啞。他的妻子在路上遇到他都沒有認出。一位朋友見到他這副模樣,哭着說:“以你的才能,如果投靠趙襄子,一定會得到重用。等他信任你之後,你再行刺殺之事,不是更容易嗎?何苦這樣摧殘自己?”豫讓回答道:“如果我去投靠趙襄子,又想着刺殺他,那就是懷有二心。我寧願選擇這種艱難的方式,也要光明正大地爲智伯報仇,以報答他對我的知遇之恩。”
有一次,豫讓得知趙襄子要外出,便提前埋伏在一座橋下。趙襄子的馬到橋前突然受驚,趙襄子猜到又是豫讓,讓人搜查,再次抓住了豫讓。
豫讓知道這是他最後的機會,他對趙襄子說:“明主不掩人之美,忠臣有死名之義。之前您放過我,天下人都稱讚您的賢德。今天我是必死無疑,但請您把您的衣服脫下來,讓我刺幾下,也算完成了我爲智伯報仇的心願。”趙襄子被豫讓的忠誠所感動,脫下衣服遞給了他。豫讓拔劍多次跳起來擊刺衣服,然後說:“我可以報答智伯於九泉之下了!”說完自刎而死。
豫讓的故事傳頌千古,他以生命踐行了“士死知己”的精神,成爲了後人敬仰的楷模。他的忠誠和義氣,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着永不磨滅的光輝。
士死知己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