士爲知己者死

成語拼音

shì wèi zhī jǐ zhě sǐ

士爲知己者死成語解釋

知己者瞭解自己,信用自己的人。指甘願爲賞識自己、栽培自己的人獻身。

典故出處

《戰國策·趙策一》士爲知己者死,女爲悅己者容,吾其報知氏之讎矣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,他爲了報答主公的知遇之恩,心甘情願地踐行着“士爲知己者死”的誓言,最終馬革裹屍,令人慨嘆。

成語故事

在春秋戰國時期,有一位名叫豫讓的義士,他的故事傳頌千古,完美詮釋了“士爲知己者死”的真諦。 豫讓最初是範氏和中行氏的家臣,但並未受到重用。後來他轉投智伯門下,智伯對他極爲尊重和信任,以國士之禮相待。然而,世事無常,智伯的勢力在諸侯爭鬥中逐漸衰落,最終被趙襄子所滅。趙襄子不僅奪取了智伯的土地,還將智伯的頭顱做成了酒器,以此來羞辱他。 豫讓得知智伯的慘死後,悲憤交加,立誓要爲智伯報仇。他隱姓埋名,僞裝成一個受過刑罰的人,潛入趙襄子的宮中修整廁所,企圖藉機刺殺趙襄子。然而,趙襄子十分警覺,在上廁所時突然感到心驚肉跳,於是命人搜查,抓住了豫讓。趙襄子的侍從想要殺了豫讓,趙襄子卻說:“此人是義士,我小心躲避他就是了。況且智伯死後沒有後人,而他的家臣卻想要替他報仇,這是天下的賢士啊。”於是便釋放了豫讓。 豫讓並未因此放棄復仇的決心。爲了不讓人認出,他用漆塗滿全身,使皮膚潰爛,又吞炭使聲音變得沙啞。他的妻子在路上遇到他都沒有認出來,只是說:“這個人的身形很像我的丈夫,但聲音卻不是。”豫讓的朋友見到他這般模樣,哭着說:“以你的才能,如果去侍奉趙襄子,一定會得到他的親近和信任,那時再伺機報仇,不是更容易嗎?何苦這樣摧殘自己的身體?”豫讓回答道:“如果我去侍奉趙襄子然後再刺殺他,那就是懷有二心。我要做的,是光明正大地爲智伯報仇,讓後世那些爲人臣子而懷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。” 有一次,豫讓提前得知趙襄子要外出,便埋伏在他必經的橋下。趙襄子騎馬行至橋邊時,馬突然受驚。趙襄子猜到是豫讓,派人搜查,再次抓住了豫讓。豫讓知道此次再無生還的可能,便請求趙襄子脫下外衣,讓他象徵性地刺幾下,以了卻爲智伯報仇的心願。趙襄子被他的忠誠所感動,脫下外衣遞給了他。豫讓拔劍連刺數下,然後大呼:“我可以報答智伯於九泉之下了!”說完自刎而死。 豫讓的事蹟傳遍了各國,人們無不爲他的忠誠和義氣所感動。他用自己的生命,踐行了“士爲知己者死”的信念,成爲了千古傳頌的義士典範。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,豫讓的故事讓人們看到了忠義的力量,也讓這一成語成爲了後世無數仁人志士所秉持的精神追求。

士爲知己者死-成語圖片

士爲知己者死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