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不關己
成語拼音
- shì bù guān jǐ
事不關己成語解釋
- 事情同自己沒有關係。
典故出處
- 《曹雪芹別傳》當時的風氣是謹言慎行,少發議論,事不關己,不必打聽,因此對這一次大征戰的命將出師,一直不甚了了。”
成語典故
- 事不關己,高高掛起;明知不對,少說爲佳;明哲保身,但求無過。★毛澤東《反對自由主義》
成語造句
- 在面對他人的困難時,我們不能抱有“事不關己”的態度,而應積極伸出援手,共同營造一個溫暖互助的社會環境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,生活着形形色色的人們。
小鎮的中心有一條繁華的街道,街道兩旁店鋪林立,人來人往,熱鬧非凡。有一天,一位名叫李四的商販在街頭擺起了攤位,售賣他從遠方採購來的精美貨物。李四爲人老實勤懇,生意一直還算不錯。
然而,就在李四忙碌地招呼顧客之時,一個小偷悄悄地靠近了他的攤位。小偷動作敏捷,趁着李四不注意,迅速偷走了幾件貴重的物品。這一幕,恰好被旁邊一位賣菜的農夫張三看到了。
張三心裏猶豫了一下,想到自己與李四平日裏並無太多交集,覺得此事與自己關係不大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於是,他選擇了沉默,繼續埋頭賣自己的菜。
李四忙完一陣後,發現貨物丟失,焦急萬分。他四處詢問,希望能找到一些線索。當他問到張三時,張三卻支支吾吾,眼神躲閃,不敢說出實情。
不久之後,小偷越發囂張,在小鎮上頻頻作案。有一天,張三自家的財物也遭了賊手,他這才懊悔不已。他想起自己當初看到李四被盜卻事不關己,如今自己遭受損失,別人也選擇了冷眼旁觀。
此事在小鎮上傳開,人們紛紛議論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站出來說道:“大家生活在這同一個小鎮,理應相互幫助、相互關照。事不關己的態度只會讓惡行越發猖獗,最終損害的是我們所有人的利益。”衆人聽後,都陷入了沉思。
從此,小鎮上的人們開始改變,當遇到不公之事或他人有難,不再抱着事不關己的態度,而是挺身而出,互幫互助。小鎮也因此變得更加和諧安寧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生活中,不要總是抱着事不關己的態度,因爲我們生活在一個相互關聯的社會中,今天他人的事情,明天或許就會與自己有關。只有摒棄這種冷漠的態度,我們的社會才能充滿溫暖和正義。
事不關己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