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無常師

成語拼音

shì wú cháng shī

事無常師成語解釋

謂處事沒有固定不變的準則,要擇善而從。

典故出處

春秋·王詡《鬼谷子·忤合》世無常貴,事無常師。”陶弘景注主善爲師,故無常師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學習不能一味遵循固定模式,因爲事無常師,我們需要靈活應變,從不同的途徑和人物身上汲取知識和經驗。

成語故事

在悠悠歷史長河中,有無數的風雲變幻和興衰榮辱,而其中所蘊含的智慧和教訓,讓我們深刻領悟到“事無常師”這一道理。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春秋戰國時期,那是一個諸侯紛爭、百家爭鳴的時代。在衆多諸侯國中,秦國起初只是一個邊陲小國,實力相對較弱。然而,秦孝公渴望秦國能夠崛起,廣納賢才。商鞅,這位懷揣着變法圖強理念的志士,來到了秦國。 商鞅的變法主張,在當時可謂是石破天驚。他打破了舊有的貴族世襲制度,推行軍功爵制,獎勵耕織。這一系列舉措,遭到了秦國衆多貴族的強烈反對。但秦孝公力排衆議,堅定地支持商鞅的變法。在商鞅變法的推動下,秦國的國力日益強盛,爲日後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 可當秦孝公去世後,商鞅失去了最大的支持。曾經反對變法的貴族們趁機反攻倒算,商鞅最終落得個車裂的悲慘結局。 再看趙國。趙武靈王在位期間,推行了“胡服騎射”的改革。他摒棄了中原傳統的長袍大袖,讓士兵們改穿胡人的短衣窄袖,學習騎馬射箭。這一變革極大地提高了趙國軍隊的戰鬥力,使趙國一躍成爲戰國七雄中的強國。 然而,趙武靈王在繼承人的問題上犯了糊塗,最終導致自己被活活餓死在沙丘宮。 在歷史的滾滾巨輪中,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。 西漢初期,文帝和景帝採取了“無爲而治”的治國方略,與民休息,輕徭薄賦,使得社會經濟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,開創了“文景之治”的繁榮局面。 而到了漢武帝時期,形勢發生了變化。面對匈奴的威脅和國內的諸多問題,漢武帝不再延續“無爲而治”,而是主動出擊,加強中央集權,推行一系列積極有爲的政策。 從這些歷史的片段中,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,沒有一種策略或方法是永遠適用的,事物總是在不斷變化發展。就如同那句“事無常師”,我們不能拘泥於過去的經驗和模式,而應根據具體的情況和時代的需求,靈活地調整策略和方法。只有這樣,才能在變幻莫測的世界中,立於不敗之地,書寫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。

事無常師-成語圖片

事無常師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