勢窮力屈

成語拼音

shì qióng lì qū

勢窮力屈成語解釋

形勢窘迫,力量衰竭。

典故出處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激烈的競爭中,他雖然竭盡全力,但最終還是因資源匱乏而勢窮力屈,不得不放棄這個項目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曾有一段波瀾壯闊的故事,見證了勢力的興衰與人物的無奈。 那是在戰亂紛飛的年代,有一位將領名叫趙括。他出身名門,自幼熟讀兵書,談論起兵法來頭頭是道,就連他的父親趙國名將趙奢也難不倒他。然而,趙奢卻深知自己的兒子只是紙上談兵,並無實戰的真本事。 當時,秦國攻打趙國,廉頗將軍奉命抵禦。廉頗深知秦軍勢大,採取了以守爲攻的策略,堅守營壘,不與秦軍正面交鋒。秦軍久攻不下,糧草耗費巨大,於是使用反間計,在趙國散佈謠言,說廉頗膽小怯戰,秦軍最怕的是趙括。 趙王信以爲真,不顧衆人勸阻,派趙括取代廉頗。趙括上任後,立刻改變了廉頗的防守策略,主動出擊。他自認爲熟讀兵法,對戰爭胸有成竹,卻不知秦軍早已設下重重陷阱。 當趙括率領趙軍貿然出擊時,秦軍佯裝敗退,誘敵深入。趙括不知是計,率領大軍一路追擊,直至陷入秦軍的包圍。此時,趙軍才發現自己已經孤立無援,糧草斷絕。 趙括試圖突圍,但秦軍防守嚴密,一次次的衝鋒都以失敗告終。隨着時間的推移,趙軍傷亡慘重,士氣低落。趙括雖竭盡全力,卻也無力迴天,最終落得個勢窮力屈的下場。 在這場戰爭中,趙括空有理論知識,卻缺乏實戰經驗和對局勢的準確判斷,導致趙軍大敗,趙國從此一蹶不振。 從這個故事中,我們可以看到,在面對複雜的局勢和強大的敵人時,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和正確的策略,即使一開始信心滿滿、意氣風發,最終也可能會勢窮力屈,陷入絕境。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,要不斷積累實力,審時度勢,才能在風雲變幻的世界中立於不敗之地。

勢窮力屈-成語圖片

勢窮力屈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