誓死不渝
成語拼音
- shì sǐ bù yú
誓死不渝成語解釋
- 立誓至死不變。
典故出處
- 無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在那段艱難的歲月裏,他對理想的追求始終堅定,哪怕遭遇重重困難,也從未有過一絲動搖,真正做到了誓死不渝。
成語故事
- 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一段令人動容的故事,詮釋了“誓死不渝”的真諦。
那是在戰亂紛飛的年代,國家面臨着外敵的侵略和內部的紛爭。有一位年輕的將領名叫李毅,他出身將門,自幼習武,心懷報國之志。
當敵軍的鐵蹄肆意踐踏國土,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時,李毅挺身而出,率領着他的軍隊奔赴前線。戰場上,硝煙瀰漫,殺聲震天。李毅身先士卒,衝鋒陷陣,他的英勇無畏激勵着每一位士兵。
然而,戰爭的局勢異常嚴峻,敵軍人數衆多,裝備精良,李毅的軍隊漸漸陷入了困境。但他從未有過退縮的念頭,哪怕是在最艱難的時刻,他依然堅守着自己的信念和責任。
朝廷中,一些奸臣害怕李毅功高震主,便在皇帝面前進讒言,誣陷李毅擁兵自重,有謀反之心。皇帝一時被矇蔽,下令召回李毅,並準備治他的罪。
李毅接到命令,深知此去凶多吉少,但他毅然決定遵旨回朝。他的部下紛紛勸他,不如擁兵自立,以保自身安全。李毅卻嚴詞拒絕,他說:“我對國家的忠誠,至死不渝。縱使被誤解,被陷害,也不能違背自己的初心。”
回朝後,李毅被打入大牢。在獄中,他遭受了嚴刑拷打,但他始終沒有吐露半句怨言,更沒有承認那些莫須有的罪名。
此時,敵軍得知李毅入獄,趁機加緊進攻,邊境防線岌岌可危。一些忠臣冒死向皇帝進諫,陳述李毅的冤情和他對國家的重要性。皇帝終於醒悟,親自到獄中釋放李毅,並向他道歉。
李毅不計前嫌,再次披甲上陣。最終,他帶領軍隊擊退了敵軍,保衛了國家的安寧。
李毅的忠誠和堅定,真正體現了“誓死不渝”的精神。他用自己的行動,證明了對國家、對君主的忠誠永不改變,哪怕面臨生死考驗,也絕不動搖。這種精神,成爲了後世傳頌的佳話,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爲了正義和忠誠,勇往直前,永不退縮。
誓死不渝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