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揮目送

成語拼音

shǒu huī mù sòng

手揮目送成語解釋

手揮揮動手指彈琴;目送眼睛追視歸鴻。手眼並用,怎麼想就怎麼做。也比喻語言文字的意義雙關,意在言外。

典故出處

三國魏·稽康《贈兄秀才公穆入軍》詩目送歸鴻,手揮五絃,俯仰自得,遊心太玄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他在指揮交通的時候,動作流暢自然,彷彿每一個手勢都有着獨特的意義,真正做到了手揮目送般的從容不迫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戰場上,有一位將領名叫李陵。他出身將門,自幼習武,熟讀兵書,心懷壯志,渴望爲國家建立不朽功勳。 當時,邊疆戰事頻繁,外敵屢屢來犯。李陵主動請纓,率領一支精銳之師出征。在行軍途中,他對士兵關愛有加,與他們同甘共苦,士氣高昂。 然而,戰場形勢瞬息萬變。李陵的軍隊遭遇了數倍於己的敵軍,陷入了重重包圍之中。儘管士兵們英勇奮戰,但敵衆我寡,局勢愈發危急。 李陵站在高處,手揮軍旗,指揮着士兵們奮勇抵抗。他的目光堅定而決絕,每一個手勢都充滿了力量和決心。在他的指揮下,士兵們拼死搏殺,一次次擊退了敵人的進攻。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,傷亡不斷增加,糧草也即將耗盡。李陵深知,這場戰鬥已經難以取勝,爲了保存士兵們的生命,他不得不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——撤退。 在撤退的過程中,李陵目送着那些受傷的士兵,眼中滿是不捨和愧疚。他心中暗暗發誓,如果有機會,一定要再次帶領他們馳騁沙場,一雪前恥。 可惜的是,最終李陵未能如願。他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,他本人也被敵軍俘虜。這一結局令他備受爭議,有人指責他叛國投敵,有人則理解他的無奈和苦衷。 但無論如何,在那生死攸關的戰場上,李陵手揮軍旗的果敢和目送士兵的深情,都成爲了一段令人感慨的歷史記憶。他的故事也讓後人明白,戰爭的殘酷無情,以及將領在關鍵時刻所面臨的艱難抉擇。 “手揮目送”這個成語,便常用來形容人們在送別時的情景,揮手告別,目光相隨,飽含着深情厚意。而李陵的故事,無疑爲這個成語增添了一份悲壯與凝重。

手揮目送-成語圖片

手揮目送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