束之高屋

成語拼音

shù zhī gāo wū

束之高屋成語解釋

捆起來以後放在高高的架子上。比喻放着不用。同束之高閣”。

典故出處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對於那些一時用不上的書籍,他總是隨意放置,束之高屋,等到需要時又難以找到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,有一個名叫李賢的官員。他出身名門,自幼聰慧過人,飽讀詩書,心懷報國之志。 李賢爲官初期,一心想要爲百姓謀福祉,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。他整頓吏治,嚴懲貪污腐敗的官員,使得官場風氣爲之一清。他還積極鼓勵農耕,減輕農民的賦稅,讓百姓們能夠安居樂業。在他的治理下,所轄之地呈現出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。 然而,隨着時間的推移,李賢的改革觸動了一些權貴的利益。這些權貴們聯合起來,在朝廷中對李賢百般詆譭和誣陷。皇帝起初對李賢十分信任,但在這些人的不斷進讒之下,也開始對李賢產生了懷疑。 最終,李賢被罷官免職,他所推行的那些改革措施也被一一廢止。那些曾經被他懲治過的貪官污吏重新得勢,百姓們又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。 李賢被罷官後,回到了家鄉。他心灰意冷,將自己曾經爲改革所撰寫的方案和計劃束之高屋,不再提及。他深知,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,自己的理想和抱負難以實現。 多年後,朝廷的局勢發生了變化,新皇帝登基,決心重振朝綱。他聽聞了李賢的事蹟,派人去請李賢出山。但此時的李賢已經對官場失去了信心,他拒絕了皇帝的邀請。 儘管李賢未能再次投身官場,但他的事蹟卻在民間流傳開來。人們爲他的遭遇感到惋惜,也對當時的社會黑暗感到悲憤。 “束之高屋”這個成語,便常被用來形容那些被擱置不用、被忽視的寶貴事物或想法。它提醒着後人,要珍惜有價值的東西,莫讓其被遺忘在角落,空留遺憾。

束之高屋-成語圖片

束之高屋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