順道者昌,逆德者亡

成語拼音

shùn dào zhě chāng,nì dé zhě wáng

順道者昌,逆德者亡成語解釋

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,違逆道德的就遭到滅亡。同順德者昌,逆德者亡”。

典故出處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自古以來,多少王朝興衰更迭的歷史告訴我們,但凡爲政者,若是一心爲民、施行仁政,便能國泰民安,否則就會導致民不聊生、政權不穩。正所謂順道者昌,逆德者亡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無數的風雲變幻都印證着一個深刻的道理。 在春秋戰國時期,各諸侯國紛爭不斷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其中有一個小國,其君主剛愎自用,不施仁政,不顧百姓死活,一味地窮兵黷武,妄圖通過武力擴張來稱霸天下。 這位君主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,加重賦稅,強徵民夫,使得國內民不聊生。許多有識之士紛紛進諫,勸他以仁德治國,關注民生,方能使國家長治久安。然而,君主卻對這些忠言置若罔聞,反而對進諫者加以迫害。 與此同時,在另一個相鄰的小國,其君主卻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治國方略。他深知“順道者昌,逆德者亡”的道理,推行仁政,減輕賦稅,鼓勵農耕,重視教育。他對待百姓猶如親人,常常親自下訪,瞭解民間疾苦,並及時解決百姓的困難。 在這位賢明君主的治理下,國家日益繁榮昌盛,百姓安居樂業。農業豐收,商業繁榮,軍隊士氣高昂。周邊的百姓聽聞這個國家的美好生活,紛紛遷徙而來。 而那個暴虐無道的君主,由於長期的倒行逆施,國內民怨沸騰。士兵們也不願爲其賣命,在一次與他國的戰爭中,軍隊臨陣倒戈,他最終落得個國破家亡的下場。 相反,那位施行仁政的君主,因其順應道德和民心,國家的實力不斷增強。周邊的小國紛紛前來歸附,願意與其結盟。最終,在他的帶領下,這個國家成爲了當時的強國之一。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,這兩個小國的興衰榮辱,正是“順道者昌,逆德者亡”的生動寫照。唯有順應道德、順應民心,方能使國家繁榮昌盛,使人民幸福安康。否則,必將被歷史所淘汰,被人民所拋棄。

順道者昌,逆德者亡-成語圖片

順道者昌,逆德者亡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