螳螂奮臂
成語拼音
- táng láng fèn bì
螳螂奮臂成語解釋
- 猶螳臂當車。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,必然失敗。
典故出處
- 唐·黃滔《謝試官啓》將憐其蚌蛤剖胎,只自迴旋於皎月;螳螂奮臂無辭殞碎於高車。”
成語典故
- 卻乃提一旅之師,抗百萬之衆,何異螳螂奮臂,羊豚鼓鬣。★明·徐復祚《投梭記·卻說》
成語造句
- 在那千鈞一髮的時刻,他竟妄圖以一己之力對抗強敵,無異於螳螂奮臂,最終也沒能改變局面。
成語故事
- 在春秋戰國時期,諸侯紛爭,天下大亂。
有一個弱小的諸侯國,其國力衰微,在衆多強國的夾縫中艱難求存。這個國家的君王雖然有雄心壯志,想要振興國家,卻總是缺乏有效的策略和強大的實力。
有一次,這個小國聽聞鄰國準備攻打自己,全國上下陷入了一片恐慌。君王緊急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。大臣們有的主張求和,有的主張遷徙避難,一時間衆說紛紜,莫衷一是。
然而,在朝堂之中,有一位年輕氣盛的將軍站了出來。他身材魁梧,目光堅定,聲音洪亮地說道:“吾王,如今敵國雖強,但我們也不能坐以待斃。我們應當奮起抵抗,即使力量懸殊,也要讓敵人知道我們的決心!”這位將軍的話語在朝堂上引起了一陣騷動,一些老成持重的大臣們紛紛搖頭,認爲他太過沖動和魯莽。
但是,這位將軍心意已決。他迅速集結了自己手下爲數不多的兵馬,準備迎敵。在出徵前,他對士兵們說道:“兄弟們,我們的國家正面臨生死存亡之秋。雖然敵人強大,但我們要有勇氣,要有決心,哪怕是螳臂當車,也要爲了國家的尊嚴和百姓的安寧而戰!”士兵們被他的豪情壯志所感染,士氣大振。
當兩軍在邊境相遇時,敵國的大軍陣容嚴整,旌旗蔽日,而將軍率領的隊伍顯得如此渺小和脆弱。敵國將領看到他們,不禁哈哈大笑,嘲笑他們是“螳螂奮臂”,自不量力。
然而,將軍毫不畏懼,他身先士卒,衝鋒陷陣。士兵們也緊跟其後,奮勇殺敵。一時間,戰場上殺聲震天。雖然他們的力量有限,但他們的英勇和頑強讓敵國的軍隊感到了意外和震驚。
儘管最終這場戰鬥以小國的失敗告終,但他們的英勇抵抗爲國家贏得了時間。敵國也因爲這場戰鬥損失慘重,暫時放棄了進一步侵略的計劃。
這位將軍和他的士兵們,以他們無畏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,詮釋了“螳螂奮臂”的精神。雖然力量弱小,但爲了正義和尊嚴,敢於挺身而出,雖敗猶榮。他們的事蹟被後世傳頌,成爲了激勵人們勇敢面對困難和強敵的典範。
螳螂奮臂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