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綱挈領
成語拼音
- tí gāng qiè lǐng
提綱挈領成語解釋
- 綱魚網的總繩;挈提起。抓住網的總繩,提住衣的領子。比喻抓住要領,簡明扼要。
典故出處
- 《韓非子·外儲說右下》善張網者引其綱,不一一攝萬目而後得。”《荀子·勸學》若挈裘領,詘五指而而頓之,順者不可勝數也。”《宋史·職官志八》提綱而衆目張,振領而羣毛理。”
成語典故
- 因此便想到一個提綱挈領的法子。(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六十回)
成語造句
- 在研究複雜的課題時,我們需要先理清思路,明確重點,做到像提綱挈領一般,才能高效地推進工作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,有一個國家名叫陳國。陳國的君主是一位頗爲勤勉的君王,他一心想要讓國家繁榮昌盛,百姓安居樂業。
然而,陳國面臨着諸多的問題。國內的政務繁雜,稅收制度混亂,導致百姓負擔沉重;軍隊的訓練和裝備也存在諸多不足,邊疆時常受到外敵的侵擾;農業生產技術落後,糧食產量不高,時常出現饑荒。
君主爲此憂心忡忡,召集了衆多大臣商議對策。大臣們各抒己見,有的主張先改革稅收制度,減輕百姓負擔;有的認爲應當加強軍隊建設,抵禦外敵;還有的提議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,提高糧食產量。一時間,朝堂之上爭論不休,君主也感到無所適從。
就在這時,一位名叫李賢的大臣站了出來。他向君主進言道:“陛下,如今我國面臨的問題衆多,但我們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,應當提綱挈領,抓住關鍵問題,纔能有效地解決其他問題。”君主聽了,微微點頭,示意李賢繼續說下去。
李賢接着說道:“臣以爲,當前最爲關鍵的問題在於整頓吏治。官員們的貪污腐敗、不作爲,導致國家政策無法有效實施,百姓怨聲載道。只有先整頓吏治,選拔清正廉潔、有才能的官員,才能爲其他改革措施的推行提供保障。”
君主聽後,深以爲然,當即下令讓李賢負責整頓吏治。李賢雷厲風行,對各級官員進行嚴格審查,罷黜了一批貪污腐敗的官員,選拔了一批賢能之士。在李賢的努力下,陳國的官場風氣煥然一新,政策的推行也變得順暢起來。
隨後,君主在李賢的建議下,逐步推行了稅收制度改革,減輕了百姓的負擔;加強了軍隊建設,使邊疆得以安寧;引進了先進的農業技術,提高了糧食產量。陳國逐漸變得繁榮昌盛,百姓過上了富足的生活。
從此,“提綱挈領”這個成語便流傳開來,用於形容抓住要領,簡明扼要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。它提醒着後人,在面對複雜的問題時,要善於分析,抓住關鍵,才能事半功倍,取得良好的效果。正如陳國在李賢的提綱挈領之下,實現了國家的繁榮與發展。
提綱挈領-成語圖片